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09年05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4 副刊
2009年05月22日

“新松江社”与松江一中的渊源

唐建国

关于“新松江社”,不少资料都有记载。如:

“1923年,侯绍裘、朱季恂、沈联璧、钱江春等发起组织新松江社……所以定名新松江社,意在激浊扬清,弃旧图新,使旧松江出现新面貌。建社后,开展各种政治活动,经常组织群众举行反帝、反封建集会、游行;邀请恽代英、肖楚女、邓中夏、邵力子、沈雁冰、陈望道等到松江讲演……1927年,侯绍裘在“四一二”政变中牺牲;沈联璧遭当局通缉,远走武汉。初期新松江社解体。

“上世纪20年代末,沈联璧回松,先后任松江县立中学校长、松江县教育局长。1932年初,沈约请雷君彦、张琢成……等商议恢复新松江社……社员分永久和普通两种,永久社员定为100人,每人一次缴社费100元……1935年初,社舍建成,因经费超支,永久社员扩大到200人。社舍为五开间两层楼。楼上作宿舍,楼下中间为礼堂,两侧为办公室和会议室。另有平房若干,设餐厅和男女浴室。社舍精美,设施先进,引得苏浙等地参观者称羡不已……

“1937年,日军攻陷松江后,社舍被日军霸占,社务遂告停顿。”(欧粤《新松江社》)

“张琢成先生……热心为桑梓出力,抗战前(约一九三二年)先生以自有坐落在秀野桥北的一块土地,向高君藩先生换得现松汇路上的一块地基,集资筹建‘新松江社’。”(张谦受《好学近乎智——记张琢成先生》)

“民国24年3月3日,坐落松汇路原职业中学的新址落成之际,召开首届社员大会。有会员213人。是日,知名人士柳亚子、蔡元培、丰子恺等到会祝贺。……大会选沈联璧等理事7人、监事3人,聘总干事1人、干事若干人处理日常社务。”(《松江县志》)

“为了改变这种小市民的习俗风气,提倡高尚的娱乐,松江知识界就在当时筹建了一个‘新松江社’。顾名思义,这个组织是以移风易俗、振兴松江为宗旨。其实早在20年代就由革命先烈侯绍裘等发起组织了,只是当时还没有具体的社址,也没有固定的活动。30年代初,知识界著名人士沈联璧才重整旗鼓,正式着手进行筹建工作……”(罗洪《春王正月》)

“二十四日下午一时三十分,敌机五架袭松,投弹十三枚……新松江社小塔前各落弹,屋毁。”(1937年10月25日《申报》)

根据以上记载,似可厘正以下史实:一、“新松江社”于1923年建立,但当时并没有固定社址。并于1927年解体。二、1932年复社,1935年社舍落成,坐落松汇路。三、“新松江社”是一个进步社团,不少知名人士参与了该社活动。

而尤其令人玩味的是“新松江社”与松江一中的深厚渊源:

一、“新松江社”的创办人侯绍裘、沈联璧、钱江春等都与松江一中关系密切。侯绍裘和钱江春是江春初中(松江一中前身)创办人,沈联璧是县立中学(松江一中前身)校长。

二、现今松江一中学生生活区——榆树头33—34号,正是“新松江社”原址所在。原来,抗战开始后,当时的“江苏省立松江高级应用化学科职业学校”(下称“省职中”)一度停办,1947年复校时正是借的“新松江社”作校舍。1950年“省职中”与松江县立中学合并,成立“苏南公立松江中学”(松江一中前身)。至此,便形成了“一校两区”(即“榆树头33—34号”与“松汇中路601号”)的现状。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