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0年12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新闻
2020年12月23日

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盲人定向行走培训项目助视障人士走出家门——

点亮希望之光 照亮盲人世界

□记者  王梅

“出了楼栋门,下2步台阶后有一棵树,顺时针方向转45度到9点钟位置,往前走20步再转到3点钟位置,直走就可以通向小区大门了……”这样的出行经历出自泗泾镇一名年近古稀的视障人士费女士之口。十多年前,因脑癌手术压迫视神经失明后,她一度不想活了,不知该如何面对黑暗,而今,生活依旧丰富多彩的她说,自己的世界依然有光,盲人定向行走培训让自己豁然开朗。

一束暖光照亮盲人世界

费女士提到的盲人定向行走培训是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承接的市级康复项目。去年数据显示,上海市共有持证视力残疾人95550人。据项目负责人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职业社会康复科副科长李楠介绍,今年,全市16个区共有233名盲人定向行走指导员在阳光康复中心接受相关培训。“80后”指导员王四海便是其中之一,有着6年助残经验的他是泗泾镇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助残员,也是费女士口中的“暖男”。“小伙子很有耐心的,一遍不行来两遍,两遍不行来三遍,现在我自己独立去超市一点不成问题了。”费女士说,这些年来,尽管通过自己和家人的努力摸索出了一些方法,但还是专业的培训指导为她打开了另外一扇窗,已经组建小家庭的女儿也比之前更放心她了。

一早起床洗漱后,自己准备简单的早餐,边吃边打开智能手机,听听新闻、关注下当日天气,然后下楼活动活动筋骨,再去小区附近的超市买点新鲜的食材,回家后吃点水果休息一下,又开始清洗中午的食材了,这是记者采访当日费女士一上午的活动。她甚至还开心地跟记者分享了她中午要准备的美食:“中午我准备弄一份米线吃,青菜和蘑菇都已经洗好了,一会儿再放两块已经烧好的羊肉就可以了。”

同样是视障人士,家住永丰街道的施先生要比费女士的境况稍微差一点。今年39岁的他,糖尿病导致眼底病变,如今和父亲住在一起,烧饭掌勺由父亲承担,个人生活卫生是自己独立完成。“一个人出去的话,我只在小区附近活动。”施先生说,这两年,街道残疾人康复中心连续派出助残员指导他学习盲人定向行走,除了收获到一些出行技能外,胆子也比之前大了很多。永丰街道残疾人康复中心助残员王连娣眼里,施先生的变化也很大:“一开始接触他的时候,话很少,也不太愿意交流,现在比之前乐观了很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能够自己尝试着去完成了。”

无惧无畏才能点亮心灯

年轻的施先生为何没有年长的费女士行动自如?“主要还是心态问题。”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盲人定向行走训练项目培训负责人张凯琴一语中的,她说,对于后天视力障碍者而言,走出心理阴霾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突破心理障碍,坦然地接受变故,才能重塑自我。

不止是张凯琴,社区助残员王四海、王连娣也有同样的看法。多年的基层助残经历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走近视障群体、走进他们的内心。“不管是盲人定向行走,还是其他适用于盲人的社会生活技巧培训,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在指导他们培训的过程中,也会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教材里没有涉及的有益经验。”王四海说,因为自己视力正常,势必不能很准确地感知到盲人的真实感受。

与王四海不同,受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邀请,为盲人指导员培训的授课教师卞婓芸本身存在视力障碍。“盲人出行并不是依靠盲杖点点点就可以很轻松地实现的。”卞婓芸直言,建立心理地图,清楚地记住出行参照物,这些都离不开大脑记忆。而对于大家提到的,视障人士回归社区需要突破心理障碍,卞婓芸也极为认同。她告诉记者,尽管自己是先天性视力缺陷者,公交车到了自己面前都看不清是几路,平时主要依靠听来辨别乘坐交通工具,现在也能独自乘轨交9号线到松江来给盲人指导员上课,但在十多年前还未进入盲校学习时,她还是会刻意隐瞒自己视力不好的事实。“因为怕被人歧视,怕别人嘲笑。”卞婓芸说,这几乎是每一个视障人士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的心理。

拿什么照亮盲人的世界?卞婓芸直言,除了自我接纳、自我努力,这个群体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这几年,残联推出的盲人定向行走培训指导服务项目无异于一束光,照亮了视障人士的世界。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