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0年12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茸城旧闻
2010年12月24日

陆抗与羊牯

羊祜

陆抗

□记者 陈佳欣/整理

三国末年,东吴大将陆抗与西晋平南将军羊祜各领重兵在荆州地区南北对峙。当时,陆抗坐镇乐乡,羊祜屯兵襄阳,两军相隔仅百余里,可谓近在咫尺。然而,两军的关系却并非剑拔弩张。相反,在大多数时间里,两国都相安无事,边境上呈现出一派和平友好的氛围。原本应该势不两立的陆抗和羊祜为什么会和而不战呢?

治国思想  不谋而合

其实从治国方略来看,两军主帅虽各为其主,但信奉的都是“民无信不立”的儒家思想。

如果细究一下陆抗与羊祜的家族背景,就会发现二人都出自传统儒学世家。陆抗出身的吴郡陆氏在南方以“忠义”闻名,羊祜出身的泰山羊氏在北方也以“德行”著称。陆抗早年在其父陆逊的教导下,饱读儒家经典。后来,陆逊在孙权一连串的政治打击下,忧愤而死,陆抗非但没有心怀怨恨,反而继承了父亲生前的忠义,继续无怨无悔地效忠孙权与东吴。

当年陆抗在葬父后,特意还都谢恩。孙权拿出以前杨竺告发其父的所谓20条罪状,与陆抗核实。陆抗逐条对答,为父辩白。孙权听了陆抗之言,才消除了对陆逊的猜疑,后来还不无感慨地对陆抗说:“朕从前听信谗言,对你父亲的忠义产生了怀疑,辜负了你与你父亲。以前朕说的那些伤害你们的话,就让它烟消云散吧,朕决不会再提了。”

羊祜与陆抗的家学渊源不无相似之处。羊祜的母亲蔡氏为汉末名儒蔡邕的女儿,著名女诗人蔡琰的妹妹。他早年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下,博览群书,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他的《让开府表》为《文选》名篇,文学造诣也是有目共睹的。

羊祜同时也以“孝”闻名。司马懿高平陵兵变后,羊祜的岳父夏侯霸叛逃蜀国。很多人为了避嫌,都断绝了和夏侯霸洛阳亲属的来往,但羊祜却谨守孝道,比以往更孝顺、更认真地照顾岳母一家人。此外,羊祜的母亲与长兄相继去世后,羊祜又素服守孝十年。羊祜还是司马师的小舅子,他因“孝道”和这层姻亲关系得到了宣扬“以孝治天下”的司马氏集团的赏识。司马氏集团逐渐对羊祜委以重任,将他引为心腹大臣。

可以说,陆抗与羊祜都具有很高的儒家道德修养,所以他们驻守边境,都努力避免冲突,以儒家的“信义”争取对方的民心。

投之美酒,报以良药

其实除了品行上的惺惺相惜之外,双方也有战略上的考虑。

经过西陵之役后,羊祜对局势的认识更加清醒,他知道当时吴国国势虽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实力,特别是荆州尚有陆抗这样的优秀将领主持军事,决不可轻举妄动。因此,他决定对吴军采取怀柔政策。

每次两军交战,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不许他们再说。从此,吴国人来归降的人络绎不绝,羊祜于是就修德讲信,来安抚初降的吴人。有人俘虏了吴国人的两个小孩,羊祜便把他们遣送回家。吴国将军陈尚、潘景来侵犯边境,羊祜派兵追击并杀了他们。羊祜很赞赏他们为国而死的气节,就用隆重的礼节安排他们的丧事。潘景、陈尚的家人迎丧时,羊祜以礼发送。

羊祜的部队进入吴国境内,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但每次都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羊祜常会集部队在江沔一带游猎,但范围往往只限于西晋境内。如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晋兵获得,羊祜命令一律送还。于是一时吴晋两国和睦相处,相安无事。两位儒将的做法使得两军的将士减少了许多无谓的死伤,也为两国百姓减轻了不少战乱之苦。

陆抗称赞羊祜的德行度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晋书·羊祜传》)。一次,晋国使者来访,陆抗在交谈中得知羊祜生平好饮,便马上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佳酿,交予使者,让他转赠羊祜,以表敬意。羊祜得到这坛酒后,想都没想,拔开酒盖,便一饮而尽,大笑道:“真是好酒啊,刘伶要是知道也得嫉妒我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后来,羊祜得知陆抗染病,立刻拿出自己的良药,托人送去。收到药后,吴军众将都劝陆抗不要服用,并异口同声地说:“这可是敌人送来的药,不得不防啊!”“羊祜怎么会是下毒害人的人呢?”陆抗非常淡定从容,毫无顾忌地服下了药。没过几天,陆抗果然药到病除。于是,他还笑着对晋使者说:“羊公送来的确是好药,只是味道有点怪。”

对于羊祜的这些做法,陆抗心中也很清楚,所以常告诫将士们说:“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晋书·羊祜传》)。

然而,生性残暴的吴主孙皓却对边境的和平气象大为不满,认为陆抗有所企图。他屡次派使臣责骂陆抗,要求陆抗派兵侵扰晋国边境,抢劫财物,破坏晋国的农业生产。对此,陆抗义正辞严,上书道:“一个县、一个乡,都不可以不讲信义,何况是一个国家呢?臣如果不守信义,就是彰显了羊祜的品德。”孙皓无言以对。

良将已逝  无力回天

但孙皓与朝中大臣不听其劝告,屡次兴兵从东部进攻晋国。陆抗对局势的认识是清醒的,但众人皆醉一人独醒却是无济于事的。

这也许是家族的悲剧,当年他的父亲陆逊就因孙权的怀疑和指责郁郁而终。而在274年,为吴国殚精竭虑近三十年的陆抗也因病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没办法改变吴国逐渐衰弱的命运,但是在他有生之年,他还是凭借一己之力守护了自己的国家。

陆抗死后,东吴再无良将。

此时,羊祜觉得机会来了。他立即上书晋武帝南下灭吴,并为武帝谋划好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可惜当朝的几大权臣都不同意他的意见,且帝国的西北少数民族一直在作乱,使晋武帝有后顾之忧,因此没能批准羊祜的上书。已是风烛残年的羊祜终没能等到皇帝南下灭吴的命令。

公元278年,羊祜病重,在弥留之际,他向晋武帝推荐了杜预来接替他的职务,并再次告诫晋武帝一定要抓住暴君孙皓在吴国执政的时机,平定吴国;一旦吴国政局有变,换了一个有为的君主,想要一统天下就难了。晋武帝含着眼泪答应了羊祜的请求。羊祜死后,晋武帝十分悲痛,号哭不止,当时的天气很冷,他的眼泪流在胡子上,把胡须都冻住了。噩耗传到荆州,荆州的百姓如丧考妣,大街小巷哭声一片,就连吴国边境的军民都痛哭流涕。羊祜生前喜欢登岘山,当地的百姓就在山上为他建了庙、立了碑,每年都祭祀他,凡是有人经过看到那块碑都会忍不住流泪,于是那碑就被称为“堕泪碑”。

晋武帝听从了羊祜的遗愿,在一年后起兵南下灭吴,在战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两员大将杜预和王濬都是羊祜生前提拔和举荐的,而进军的路线也基本上按照他生前的谋划进行。当前线传来捷报,吴主孙皓投降,江南厘定,天下一统之时,群臣都纷纷向晋武帝道贺,武帝却举着酒杯,痛哭失声地对群臣言道:“这都是羊祜太傅的功劳啊!”

陆抗小传

陆抗(226-274)字幼节,陆逊子。三国吴郡人。逊死,年方20,任建武校尉。孙权责问他别人告发陆逊的20件事,抗逐件作了回答,孙权逐渐解除了对陆逊的怒意。赤乌九年(246年),迁立节中郎将。后被任为柴桑督。又升任镇军将军,都督西陵。

孙皓即位(265年),加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建衡二年(270年),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闻朝中多弊,深为忧虑,就上疏陈述17条意见,并请黜罢弄权的奸臣和参与政事的宦官。凤凰元年(272年),西陵督步阐叛变降晋,诸将请求速攻西陵,抗不同意,下令修筑坚固的壁垒,内以围西陵,外以御晋兵。晋车骑将军羊祜攻打江陵,并派荆州刺史杨肇应接步阐。陆抗审时度势,不救江陵,全力修筑壁垒,并调整兵力,凭借壁垒,打退了杨肇的进攻,迫使杨半夜逃走。羊祜见势不利,也就退兵。陆抗一举攻下西陵,诛灭步阐和几个高级将吏,其余都请求吴主赦免,保全数万人。陆抗胜利回师,毫不矜夸。加拜大司马,领荆州牧。

陆抗和羊祜在襄樊一带对峙时,双方互不侵犯,得以保持西部边界和平。陆抗送礼酒给羊祜,羊祜饮之不疑。羊祜送成药为陆抗医病,陆抗立即服用。吴主孙皓因疑诘问。陆抗说:“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但仍主张加强西部前线防御措施。吴主未予采纳。凤凰三年夏,病重,至秋去世。临终上疏,仍请以西部边防为重。

羊祜小传

羊祜(221-278),泰山南城人。祖辈世代为官,都以清廉有德操而闻名。晋武帝有灭吴的打算,任命羊祜统帅荆州军事。羊祜率军镇守荆州,开办学校,安抚教化远近的百姓,深得江汉一带百姓的爱戴。与吴人开诚布公,互相信任,投降的人想离开的,都听任各自的心愿。东吴石头城的守军距襄阳地界七百余里,常骚扰边地,羊祜认为是一大边患,使吴国撤去守军。于是晋国戍边巡逻的士兵减少了一半,所减士兵用来垦荒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羊祜刚到荆州时,军中没有百日的存粮,到了他镇守荆州的后期,有可供十年的粮草积蓄。

羊祜鉴于春秋时鲁国的孟献子在武牢筑城而郑国惧怕,齐国的晏弱在东阳筑城而莱子畏服,就占据险要地势,筑五座城池,控制了大片肥沃的土地,夺取了吴国人大量的资源,吴国石头城以西,都成为了晋国的地方。从此吴国人前后来归降的人络绎不绝,羊祜于是就修德讲信,来安抚初降的吴人。每次和吴国人交战,总是先约定日期,不搞突然袭击。于是吴国人都心悦诚服,称羊祜为羊公,不呼其名。

羊祜病重卧床,请求进京。等到陪皇上坐谈时,当面陈奏伐吴的计谋。病情渐渐加重,就举荐杜预来代替自己。羊祜死后二年,吴国被平定,群臣向武帝称贺,武帝端着酒杯流泪说:“这都是羊太傅的功劳啊!”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