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1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1年01月05日

映雪对高人

王太生

清人张潮《幽梦影》里有句话,颇可玩味:“赏花宜对佳人,醉月宜对韵人,映雪宜对高人。”

下雪天,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四周寂寂,雪衬天光,映在格子门扉,或者夜晚一灯如豆,晕染在窗户纸上,外面雪下着,或已停,此时天地高远,总想着一个朋友裹一身雪花而来,在你对面坐下,促膝而谈。

此为人生不可多得之妙境。

诗人白居易下雪天喜欢和人畅饮,除了那首著名的《问刘十九》,还写下过这样的句子,“一盏寒灯云外夜,数杯温酎雪中春”。白居易对雪夜饮酒情有独钟,一到下雪天就想着映雪对高人,呼朋引伴来喝酒。

雪花漫天,明人张岱也喜不自禁,他到湖心赏雪,闲情雅兴与常人不同。烟水苍苍,白雪茫茫,天光水色,一叶扁舟,有一人早已在亭中煮茶。

宋画中,漫天大雪,山路曲折,一亭翼然,有个人坐亭中,在等待他心灵上的朋友。

收集梅花上的雪,煮水烹茶。梅上雪,有独特的香气,茶之禅意,融合在一起,可谓天上人间,清妙绝伦。

映雪对高人,高人是什么?

高人是手足砥砺,趣味相投的朋友。有年岁末,我和写诗的陈老大围炉夜话,外面飘着小雪,我们两个像千年前就认识的人,我住城里,他住城外,顶风冒雪,给我送过年的米酒和蔬菜,我出城郭相迎,赠他书,留在城河边的小餐馆里喝酒聊天。

起风了,树上的黄叶一片一片落下来。那天傍晚,我打电话给陈老大,他在电话那头说:“在徽州呢,一个古村里,发现一棵几百年的乌桕树。伸展的枝桠,庇护村庄,古树炊烟人家,真是太美了!”隔着浩大天幕,恍若看到他背着架相机,深一脚浅一脚走着。他眯着眼抬头看那棵几丈高的大树,叶子落光了,只剩下黑黝黝的树干,他看了好半天还是不愿离开,身后是时光漫漶的粉墙黛瓦。陈老大这人总是很忙,一会儿在古镇,一会儿在古村,总有一大堆做不完的事情。有一次,大雪天到乡下拍残荷,他发现一个宽阔的荷塘,一大片的残荷,折断的枯伞,仍然挺立水面临水照花。残荷的面积太大了,想拍下这虽枯尤荣的气势,他爬到一棵大树上,脚下一滑,差点从树上掉下来。他站在树上,一手抓住粗枝,一手举着相机,拍到他满意的图片。

高人是一味禅茶。唐代诗人司空图这样吟哦雪天喝茶,“中宵茶鼎沸时惊,正是寒窗竹雪明”。雪天,一壶茶在手,独坐沉吟,茶绿醇熟,鼻观生香。茶当然是高物,一叶嫩芽沉浮,可见人间气象,我常在杯中细观几缕新叶,想到一片茶园,高低起伏的江南山岗。

高人是一卷书。闭门夜读,如门晤高人。线装的书,讲的是久远的故事,泛黄的经典;读书如对弈,与高人对弈,一夜风雪,可以读到东方既白。一缕书香,忽远忽近,萦绕鼻息。书是高人,高人是书。

高人是庭中一株树。庭有枇杷,风姿绰约,寒中独自开花,人与树对坐,相看两不厌。枇杷树在冬天叶色青青,枝叶丰沛,使庭院不显得空寂,身影宛若高人,沉吟、思索。或者,是梅树,虬枝盎然,雪裹梅,白里透红,红白相映——甜雪,从视觉上看,雪有一丝清甜。

有雪的夜晚,我在手机上盘点曾经交过的朋友。人到中年以后朋友就像秋天的树叶越来越少,也不知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去了哪儿?由此,就似乎觉得,张潮的那句“映雪宜对高人”,其实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寂寞。把雪天,天地干净,万籁俱静的环境当作一种气质高人,举世皆浊,独爱这方清静。抑或,是在等待一个心灵默契,相谈甚欢的朋友,在这样一个夜晚,踏雪而来,叩门而访,秉烛而谈,寻求一种心灵共鸣。

映雪对高人,应为会友,应为品茗,应为读书,应为庭中树。

当然,高人只可意会,不可语,它还是雪裹红梅的空灵妙境——人在画中,心地悠然。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