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大学城的崛起及建筑特色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东华大学
对外经贸大学
松江新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新城里崛起的足以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大学城。从此,在上海百年兴“新学”的发源地松江,教育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松江大学城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各地莘莘学子们心中向往之地,更成为不断为国家建设输送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建设松江大学城是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大举措,是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探索实践,也是松江新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城建设工程于2001年启动,2006年基本建成,占地面积530余公顷,建筑总投资约53.3亿元,如今已建成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七所高校。这七所大学学科特色鲜明,综合教学力量较强。设有外语、国际经贸、财经会计、法律法学、经济管理、纺织服装、艺术设计、电子电器、机械工程、化学化工、传媒影视、空间与工业设计等42个院系,近1000个专业学科分为8个大类、55个小类。
这座不设围墙只用绿化带或河流来划分七所校区的大学城,以环境园林化、布局科学化、设施现代化、管理智能化而声名远扬。松江大学城北临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南倚松江新城。7座大学连成一片,气势非凡。站在人民北路高处向北望去,绿树丛中高低错落的学府大楼一眼望不见尽头,大学城内绿树成阴、草地连片、溯水环绕、曲径通幽。
更令人称奇的是,七所大学的建筑物风格鲜明,各具特色。从嘉松南路进入文翔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具有异城风情的上海外国语大学。10多个语系的建筑都具有各国风格特征,步入其中,眼花缭乱,细细品味,情趣盎然,各系建筑群可谓世界经典建筑的范本。如东方语学院为阿拉伯风格的教学楼,尖塔、穹隆、拱门、圆顶,让人感受神秘的气息;英语学院沿湖而建,随意的英伦园林,古典哥特式的楼群,洋溢着文艺复兴的韵味。
走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各具特色的建筑更令人惊奇。其间的建筑设计巧妙地运用了当今中外一些建筑典范,集中体现了当代建筑的多元设计理念,多样建筑技艺。仔细看去,校园中心位置上的高大主楼,中规中矩让人感受到设计需要严谨的态度,但一拐弯便看到各种现代设计风格的楼宇,有敞开式、有封闭式,有抽象、有写实,有设计中的大胆虚构,有装饰上的无穷夸张。如其中一幢楼的屋顶一层越过一层,颇具悉尼歌剧院的壮观气势。其间还有不少三角形的建筑颇有些另类的感觉。
华东政法大学则坐落在古朴典雅的建筑环境中,其设计理念主要来之于旧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建筑风格。以尖顶、拱型、高大,深色调、粗线条,红砖、蓝瓦组合而成,形成比较庄重的建筑风格,其特色与风格也是十分鲜明。
在突破时空的理念驱使下,在跨越国界的艺术描绘下,大学城多样化的个性呈现出一幅百花齐放的绚丽画卷。
在恢弘的大学城内,总投资约4亿元的资源共享区也值得大书一笔。体育馆按甲级体育建筑标准设计,观众席容量为8000座,内场尺寸72m×47m,是目前上海市所建体育场馆项目中内场最大的体育馆。
其实,没有围墙的大学城处处都是共享区,大学城内各校根据“自愿结合、平等协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调发展”的原则,在保持各校自主办学和教学特色的基础上,形成大学园区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具有健全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可跨校选读园区内其他高校的辅修专业,为学生构建个性化、多元化的知识框架创造了条件;教师互聘,教授可在园区内各所高校授课,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为更多的大学生共享;讲座互通,高校将各自具备一定专业学术水平的专家、名人讨论对园区和社会开放,进一步拓展大学师生和社区市民的视野,咨询服务方面各校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可为社会提供法律、经贸财会等各种服务咨询。
为了进一步加强地区与各大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加快推进大学园区、公共社区、经济园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充分发挥大学园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松江区政府于2004年成立了大学城服务办公室,本着“双向互动、互惠互利、合作交流、共同繁荣”的原则,为松江大学城的师生提供便捷周到、透明的服务。
云间自古多学府,如今大学合一城。来此参观者称此为国内外最美的大学城。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