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2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1年02月08日

童年的小火笼

陈兴宇

不经意间我就想起了童年的小火笼。火笼也叫做烘笼,外筐一般采用传统竹编技艺编制,有的地方也用柳条或荆条等编成笼子,里面安放上一个半圆的土钵子作为内胆。天冷了,把燃烧的火炭放入钵中,上面再盖上些炭灰,一个温暖的火笼就可以提着上路了。

儿时的冬天,比现在冷多了,低矮的房檐上随时挂着长长的冰溜,河沟里也结着冰。走在屋外,呼啸的北风削尖了脑袋似的往你衣领袖口里钻。而那个年代,既没有保暖内衣和羽绒服御寒,家里也没有空调、地暖等设备。可以想象,面对那种彻骨的冷,能拥有一个小小的火笼是何等幸福的事。

我至今还记得,每天清晨上学,刚走出门外,一阵风吹来,不由得缩紧脖子,弓起身子,一两公里的路变得特别漫长。走进教室,门窗虽然关上了,但风仍然毫不费力地就从四处的缝隙里挤进来,冷得身子瑟瑟发抖。

所以,冬天一到,孩子们就纷纷提着自己的小火笼去上学。有的火笼是从集市上买来的,形状像个缩小的花篮,外筐的耳朵上插上一副“火箸”,提在手里既方便又美观。然而更多的则是自制的火盆,利用报废的搪瓷盆或小铁桶,在边沿上对称穿上两根十字形框架的铁丝,就可以提着走了。虽然火笼的外形各异,但我们只要把它放在两只小脚前,一股暖流瞬间便涌向了全身每一个细胞。

一个添好炭火的火笼,一般可保温两三个小时。因而每到课间休息,就有孩子忙着去给火笼加炭去烟。如果上课了,火笼里还冒出浓烟,老师是不允许提进教室的,毕竟在那样的封闭环境,烟熏火燎的还怎么上课?为了及时去除烟子,孩子们可是想出了各种办法。有的用纸卷成个吹火筒,对着火笼用力吹;有的提着火笼满校园跑;还有的那就精彩了,像表演杂技一样,手提着火笼用力甩出一个又一个的圆圈。风吹过,火星点点,就像在表演甩火球。

那些年,每家都有几个火笼,除了小孩子上学用,大人们出门也会提一个。冷了,放到地上烤脚,或抱在腿上烘手。饿了,将洋芋、玉米和红薯等放进红彤彤的炭火中,用不了多久,火笼里就飘出了阵阵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现如今已经很少能见到火笼的身影了,但在农村,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是喜欢整天拎着它进进出出,仿佛拎着一段温暖的岁月。

有火笼的日子,冬天不会觉得冷。想起火笼陪伴走过的童年,心里依旧暖洋洋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