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5年04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视觉艺术
2015年04月22日

做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访市书协会员孔祥侃






手握毛笔,临窗而站,抓紧两节课之间的休息时间,孔祥侃又开始了一天的“日课”,自从大学重拾毛笔之后,除了生孩子外,她没有落过一天的练习,“正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嘛!”孔祥侃说,一天不练字,自己知道;一周不练字,别人知道,所以,她一天都不敢懈怠。书桌旁一摞一尺高的宣纸是她两周练习的成果,足见她的自我要求程度。

正是因为这种自我要求,作为“80后”的孔祥侃2009年就成为本区为数不多的市书协女会员,作品也多次在市、区两级书法展览中入展、获奖。10年前她从上海理工大学艺术系毕业后,即成为民乐学校的专职书法教师,“这对一名书法艺术爱好者来说,人生的转折皆因墨缘,也为梦圆。”孔祥侃很庆幸能把爱好当职业。

教授中小学生书法的时候,她常常会回忆起自己的学艺之路。还记得是1991年的春天,年仅7岁的她便有幸在少年宫遇到了何磊老师,一直到后来进入上海市戏剧学院做书法专业的专职研究生,其间近20年的学习,她算是跟随何磊老师学习时间最长的学生。开始以颜体入门,后来根据何老师的建议,换帖于欧楷临摹经久,行书以黄山谷体见长,一册《范滂传》临摹数年,年龄大些逐渐临摹《松风阁》《圣教序》《怀素小草千字文》等帖。

孔祥侃不讳言,起初学习书法是父母的意思,小小的年纪也体会不到任何乐趣,但既然有缘分接触书法,她还是刻苦练习,无论严寒酷暑、课业繁重,从不懈怠,每天临池未置间歇,邻居见了也觉得小小年纪太过辛苦。然而随着习书技艺的日渐长进,4年后她所书参展作品屡屡入选获奖,小孩子的虚荣心更促使她对书法有了进一步认识,也真正成为她自己的乐趣。

“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这对每个习字的人都耳熟能详,她说自己是学习书法数十年后才深深了解体会。从一开始临习的欧阳询《九成宫》到后来的黄庭坚《松风阁》,当中经历的过程正是从结构严谨整齐到个性肆意舒展,而她因为受唐人影响较深,所以在临习宋人法帖时总是沾沾自喜于字形的相像却忽略了点画,一位前辈对她的指点一语点醒梦中人,让她意识到自己最大的问题在于点画缺乏流动性,所以她写的行书作品总是缺乏行书作品最关键的“行气”。于是下定决心,要好好改正自己的这种“陋习”,也希望能够对尚意与尚法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与研究。

在孔祥侃看来,以“韵”胜人的黄庭坚是宋代“尚意”书风当之无愧的第一人,欣赏黄庭坚的书法作品是一个有趣的过程,乍看时生硬凌乱,再看时则觉得横竖撇捺四面放射如虬枝横斜却互不纠缠,从头至尾连成一气,苍劲磅礴,有时笔势转沉,连续数字都凝而不散,让人看得胸中郁结,暗暗屏气,直到某字突然大开大合、肆意舒展,才觉豁然开朗,不由得长舒一口气。对于“韵”,黄庭坚的要求是将艺术功力与精神修养高度结合,“若使胸中有书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书法家便利用线条这种表现功能和运用笔墨技巧去表现各种复杂的意境和情趣,引起欣赏者产生相应的情感。孔祥侃说,要提高书法艺术欣赏水平,不仅要具备这些基本的欣赏常识还要勤于临池实践,并加强文化及其他艺术方面的素养,不断积累审美的经验,正如马克思说的:“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