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3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新闻
2021年03月04日

松江区首个保留样板村落规划落地,井凌桥村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 记者  李谆谆

来到距松江城区14公里开外的叶榭镇井凌桥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花海”,这里是松江规模型花卉种植基地——浦南花卉基地。

随着以花卉产业为主导的农业日益发展,以及作为松江区首个保留样板村落的村庄规划落地,井凌桥村正谱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农业成了有奔头的产业

每年12月至翌年2月中旬,是花卉的销售旺期。“尤其是春节前后几天,每天的营业额在3万元左右,在前一阵子的基础上翻了几番。”基地的分包花商欣喜地说,每天早晨六七时,一辆辆运花车从南面宽敞的水泥道上驶来,将这里绚烂的花卉运送到长三角各处的花市。

浦南花卉基地共有1000余亩,横跨三个村,其中井凌桥村域内有500多亩。一眼望去,整个井凌桥村北部被五彩“花海”包围,花卉产业成为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村里有200多人在这里打工,都是‘4050’这部分就业比较困难的群体,如今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村党总支书记桂静静说,浦南花卉基地还有改造提升项目,完成实施后将赋予基地观光休闲功能,从而进一步打通产业脉络,促进当地农旅融合。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如今,井凌桥村花卉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外来投资者,他们以前沿的目光打量这片土地,从当地司空见惯的乡村资源中发掘出更多价值。同时这个活力充盈的乡村,也促使本村年轻人回流至花卉产业链上,助力乡村产业的发展。

曾经和村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钱晓峰想要“逃离”乡村,但在花卉基地的带动之下,六年前他回到家乡,开办了网络店铺,做起了花卉销售,如今客户群稳定。“工作自由,每年的收入能达到30万元左右。”钱晓峰称,接下来要顺应潮流,尝试网络直播“带货”,他还计划开辟自己的花卉种植园,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昔日钱晓峰眼中破旧的乡村,如今已成为他希望中的模样——农业成了有奔头的产业,农民也成了一份体面的职业。

农村成了生态宜居家园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也离不开生态宜居。乡村生活、乡土情怀是许多人的“集体记忆”,民居错落有致、绿树鲜花掩映、稻田深处炊烟袅袅,这样的乡村风貌是人们心底最深沉的乡愁。

作为松江区首个保留样板村落,井凌桥村目前的村庄规划已然落成。“花海+水乡+稻田”的功能布局以及随之而来的基础设施、农民居住环境的提升,在实现产业更强的同时,也实现了乡村更美、农民更富。

对照规划图纸,桂静静指点着未来井凌桥村的发展布局——由北至南,叶新公路以北是“花海”,打造以花卉为主的体验区及多功能服务区;叶新公路至张塘公路定位为“水乡”,作为民居保留区域;张塘公路以南区域则以稻田为主。“保留区域的民居被北面的‘花海’、南面的稻田围绕,将呈现农村生态宜居的自然风貌。”桂静静说。

村庄规划让这个寻常村落有了新前景,它能为井凌桥村带来什么?“首先是基础设施配套和人居环境的提升。”桂静静介绍,按照规划,村内道路将实施“白改黑”工程,更好实现与外界的联结;打造南北向和东西向两大水系沿河景观;宅前屋后绿化提升,建设精品菜园、果园和公共口袋公园;生活污水管道重新铺设;新建村民活动中心,完善老年人日间照料等功能。

保留村规划和建设不仅将让村容村貌焕发新颜,也让农户能够住进新房。桂静静介绍,村庄现有1141户宅基,其中330户在保留区内,届时将请专业人员设计改造提升方案,其余农户则可以自由选择进镇“上楼”或往周边村落归并平移,“整体来说,对于大多数居住在建于七八十年代老房子内的村民来说,居住条件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