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4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新闻
2021年04月08日

始建于1906年,松江火车站曾经创下日发送旅客超万人的纪录——

历经峥嵘岁月 见证时代变迁

□记者  牛立超

“古香古色,如果想找回忆的世界,那么这里不错。”这是在电子地图软件上搜索“松江火车站”时,“跳”出来的第一条网友评论。的确,这里有静卧百年之久的轨道,来迎去送无数旅客,对于松江人而言,这里见证了时代变迁,也留给了他们回忆。

松江火车站历史悠久,是沪杭铁路上的重要站点。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一月,苏浙铁路(沪杭线)动工兴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上海至枫泾段率先建成通车,松江县境内翻开铁路运输的新篇章。清宣统元年(1909年)七月二十八日,沪杭线全线通车,松江县境内沪杭铁路长度为39.9千米。

百年车站历经风雨,几经修护重建。据记载,建站初期,站屋为包工建筑,建成后不久地基下沉,于是重新修建,主要为木结构,之后多次增建。1937年9月日军侵华时,将站屋炸毁,1941年该站再次重建,当时所建的站屋主体结构一直沿用到上世纪末。“整个火车站非常漂亮,高高尖尖的屋顶,候车厅还不到现在的一半大,无论在哪个角落讲话,不必用扩音机,大家都能听到。”松江历史文化研究学者钱明光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火车站的模样,据其回忆,1998年站屋开始被拆除,火车站进行了最近一次改造,2001年建成后一直保持至今。

1997年曾在松江火车站工作的张金强证实了这一说法:“以前客运和货运都是在一起的,2000年货运站搬到了南面,客运站进行了改造,2001年完工后一直保持到现在。”按照铁路的等级划分,松江火车站属于三等站,但是它的客流量在上海郊区中一度是翘楚,公开发布的文字资料显示,这里“曾经创造过日发送旅客超过万人的纪录”。

“当时从松江、青浦、金山这些地方前往外地,或者只是去上海市区,大家都依赖这条铁路。”市民俞先生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新浜,那个时候来松江城区上班,就是乘火车,花上3角钱,一天有两趟车,坐上半个多小时就到了,算是方便的。那个时候交通还不发达,铁路成为当地人出行的主要方式,上班的、探亲的、进城办事的,都是坐火车。

钱明光告诉记者,沪杭铁路在松江境内有新桥、松江、新浜、石湖荡、枫泾这几个站点(当时枫泾属于松江县辖区),由于公路交通不发达,沿线大多居民进城或者出远门都是乘坐火车。“那时候经济条件差,住不起旅馆,出门都是拎着大包小包,经常是一个包裹放衣服,一个包裹放被子,鞋子就系在包裹外面。”这个画面给钱明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自己当时到新浜参加培训,经常跑到县招待所去借被子。

在张金强的记忆中,印象更为深刻的是春运。他说,春运的时候客流量很大,售票窗口排起了长队,车厢里塞得满满的。钱明光记得,春运时会加车,“这种火车也叫‘闷罐子车’,没有座位,大家席地而坐,每个车站停靠的时间特别长,有的要一个多小时,但是价格相对便宜一些”。

火车站带给松江人的记忆,不只是出行的便利,更是儿时快乐的源泉。姚远是松江本地人,1953年出生,小时候生活在松江火车站附近。“那时候火车站周围是没有围栏的,小时候玩的地方少,大家都喜欢跑到火车站去。”姚远记得,那时候有些小男孩调皮捣蛋,告诉小伙伴们火车喷出来的气体要是粘到脸上就会变成麻子脸,所以等火车开来时,大家都会吓得跑开。在他的记忆里,那时候的火车站附近有个铁皮棚子的小商店,营业时间比较晚,晚上想买个面包或者饼干,只有那里还开着门。那时候交通还不方便,要是住在偏僻的乡下,天黑了又没有车,大家都是沿着铁路走回去或者骑车回去。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高速公路开通了,本地人往返上海市区越来越多地选择汽车作为交通工具。高铁站建成后,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快捷的出行方式。记者在松江火车站看到,如今虽然只有普通列车停靠,但是依然不断有乘客从站台走出,估计每天的客流量多则仍有1000多人次。出站口一名湖南口音的旅客对记者说:“坐长途还是这边性价比高,而且一些小站高铁是不停靠的,只有这些绿皮火车停靠。”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