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海情跨越千里 援藏路“书”送温暖
——记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教师傅原驰援藏故事二三事
傅原驰和藏族孩子们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记者 胡畔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明朝名臣于谦在《观书》中这样写到。他将书卷比作了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忧乐与共。但其实,书卷不仅可以是老朋友,也可以是极好的纽带,传递和表达爱。
傅原驰是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的一名教师,去年4月29日,他作为第二批“万人援藏计划”的援藏教师远赴西藏日喀则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当地的学生教授农机使用与维护专业相关课程。去年11月,当地福利院刚刚完成图书室的建设工作,前去探访的傅原驰得知福利院没有足够的资金采购书籍,想寻求得到一些学校的帮助,而此时,又恰逢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的教工团支部书记朱彬主动联系了傅原驰,希望可以在西藏举办一次捐赠活动。于是,在朱彬的组织和社团联合会、创业社团学生们的多方协助下,“爱心义卖”活动很快就在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内开展起来。师生们纷纷慷慨解囊,有的同学甚至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希望能为藏区福利院的孩子们献上一份爱心。今年4月4日,在傅原驰和与他一样想援助西藏教育事业的爱心人士的参与下,跨越千里、饱含山海情的爱心捐助活动在福利院举行。为了让图书尽快分发到孩子们手中,傅原驰与多家书店联系沟通,克服了采购图书量大,运输路程远的问题,还自掏腰包交运费,保证这批适合低年龄段儿童阅读的科普读物能尽快从山东千里迢迢送到西藏孩子们的手中。
对于傅原驰来说,这其实并不是他的第一次援助藏区的经历。早在2016年,还是个大一学生的傅原驰从大学的社团中了解到不少边远地区的孩子需要帮助。于是,他就联合几名有同样意愿的校友一起创办了“绮梦公益”支教团队,筹集图书、文具、衣物等物资进行捐助,同时每年暑期前往边远地区开展支教活动。后来,又从一名支教西藏的老师那里得知西藏需要相关物资时,他就和伙伴们把“绮梦公益”筹集到的物资全都寄了过去。
四年前,傅原驰听西藏支教的老师讲述日喀则的学生有一半以上来自贫困户,家庭条件十分艰苦,急缺各类衣物、鞋袜。四年后,在国家脱贫帮扶政策和一批又一批援藏团队以及当地教师的努力下,现如今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藏区学校有了齐备的硬件设施,学生也有了崭新、保暖的校服和丰富的校园活动,在校园里的每一天,孩子们正健康快乐地成长着。傅原驰说:“没有想到四年之后我也会成为一名真正的援藏教师,可以和这些可爱的孩子一起上课、一起玩耍,我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帮助西藏更多的孩子。”
一本本书看似不起眼,但对于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来说,书本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用知识改变命运。作为一名来自松江的援藏教师,傅原驰把来自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以及松江其他学校捐赠的图书作为爱的纽带,从东海之滨送到雪域高原,穿越了5000多公里的空间距离,实实在在地印证着“沪藏一家亲”。
也就在近期,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捐赠西藏的9件精细木工项目获奖作品已经在前往日喀则的路上了;松江区新桥职业技术学校还将捐赠E.DO机器人一台、20套仿真模拟器、RboteArt工业机器人编程软件20节点、工业机器人维护维修软件20节点、学徒宝教学平台50用户等,让当地的孩子能感受到科技时代的魅力。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