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5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1年05月14日

想起书法那些事

李 动

辛丑年春,与几位文友赴古城绍兴兰亭一游,走马观花地参观了曲水流觞、王羲之亭,以及康熙、乾隆碑等处,最后来到了汉字纪念馆,匆匆浏览了一下中国书法历史,由此想起了中学时代练习书法的经历。

中学第一位班主任叫许振华,其一手板书非常漂亮,工整浑厚,遒劲有力。许老师对学生写字要求甚高,语重心长地告诫学生:“字如其人。你们以后走上社会,人家对你的第一印象就是你的字,字写得好坏,对你的人生很重要。”

许老师要求同学们每周交一次大楷簿,并将大楷字写得好的本子贴到了教室门口边的墙上,以资鼓励。为了上榜,我开始认真临摹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字帖,竟然得到许老师不少的红圈表扬,还上榜展览。我信心大增,遂经常研习,进步甚快,自我感觉良好起来。

那时我痴迷上了绘画,与我一起学画的邻居吴磊,曾送我一幅其父写的行书,是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其字俊秀飘逸,如字帖一般,见之大为惊讶,感到相差甚远,难以企及,便挂在床头欣赏。

那时街上流行写标语,魏碑体颇为流行,我也跟风练过一阵。到部队后,中午战友们都午睡了,我坚持练书法,临过任政书写鲁迅先生的行书,但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终学书不成,成憾事。

在公安书刊社任总编时,我曾分管过上海市公安局书法协会,听张晓明、钱茂生、刘小晴等书法大家讲课与交流,知晓了颜真卿、柳公权之外,还有欧阳询、怀素、张旭等书法大家,但搞不清其高低先后,这次细看展览,厘清了头绪。

初唐有褚遂良、虞世南、欧阳询、蔡稷四大家,欧阳询最为突出,其代表作系《九成宫醴泉铭》,其字端庄挺拔、严谨刻历;中唐最杰出的当属颜真卿,其《多宝塔碑》最有名,其字雄健浑博,筋力丰满。苏东坡曾赞:“诗至于杜子美,书至于颜鲁公。”晚唐要数柳公权最佳,他的《玄秘塔碑》棱角分明、骨力劲健。故宋代范仲淹点赞:“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唐朝书法承前启后,发展至鼎盛高峰。前有东晋书法前辈打下的基础,后有宋代四大家,即蔡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还有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文征明等书法大家。东晋代表人物非王羲之莫属,其字遒美健秀,雍容和穆,骨丰肉润,古朴高迈,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唐太宗酷爱书法,尤其偏爱王羲之书法,他派人获取了《兰亭集序》之后,命供奉榻书人冯承素等人摹榻若干本分赐太子、王公大臣,并命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书法大家临摹,通过摹榻与临写的繁衍模式,使《兰亭集序》得以传播开来,并流传下去,由此诞生了五个重要临摹本。

纪念馆的展品中存有冯承素、褚遂良的临摹本,感觉难分伯仲。五个流传临摹本中,数冯承素的摹本最为有名,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他的摹本。我在纪念馆商店里挑选了一张冯承素摹本拓片,请书法爱好者戴兄观赏,他原是上海市公安局书法协会会长,一手楷书写得甚好。我问戴兄:“冯承素的字不如初唐四大家,为何其摹本比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大家流传更广?”戴兄说:“可能是名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临摹他人的字很难,而冯承素没有自己的风格,学谁像谁,更能乱真。”感到戴兄言之有理。

记得几年前,上海市公安局举办书法大奖赛时,邀请了书法大家钱先生当评委,我家曾挂过他的一副书法对联,那时对他非常佩服,30多年后,我的办公室悬挂着一副他的对联,其字就像小学生的字,七扭八歪,有点古怪,我颇为纳闷。那次他当评委点评书法作品,我好奇地问他:“你为何不挑选基本功扎实的楷书和行书,而是选那些稀奇古怪、东倒西歪的字?”他解释说:“现在流行这样的写法。”我虽不是专家,但总感到抛弃千年的传统和审美习惯,是一种不好的风气。胡乱涂鸦,以丑为美,唯一的解释是放弃苦练,弯道超车。这股歪风之所以流行,与专家放弃原则,随波逐流,不无关系。

窃以为书法是中国经典的文化瑰宝,唐诗是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可谓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一直想买一本书写唐诗的楷书字帖,这样既可练字,又能品诗,但未能如愿。

我的书法基本功虽欠佳,但我不愿投机取巧,糟蹋书法艺术。为重圆书法梦,决定老老实实临摹古帖。曾买过不少名家字帖,感觉中国书法博大精深,真草隶篆,各有千秋,百家齐放,争奇斗艳,美学趣味,玩味无穷。但字帖多了,无所适从。人的精力有限,难以包罗万象,广而为之,只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习之。比较下来,更偏爱楷书,尤爱欧阳询,遂临摹之,但其字好看难学。临颜真卿的字,我多少有点童子功,且有少年情结,更觉亲切,便又临摹其《多宝塔碑》,每天一张,愉悦心情,修身养性,但愿能坚持下去。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