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5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1年05月28日

毛脚女婿

盛济民

已订婚(或确定婚姻关系而尚未结婚)的女婿,松江话称之为“毛脚女婿”(《松江方言志》)。例如:“伊拉毛脚女婿是博士生。”“毛脚女婿拎仔交关礼物来望丈母娘。”“老夫妻俩侪蛮喜欢搿个毛脚女婿。”那么,未结婚的女婿为什么会被称为“毛脚女婿”呢?我们觉得,这里面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是早婚旧俗。欧粤《松江人文大词典·总类·民俗卷》“议婚订婚”一节写道:“旧时松江农村姑娘在十岁左右,男孩在十一二岁,家长即开始为子女议婚,一般女孩十五六岁、男孩十七八岁就已完成议婚程序。”十几岁的毛头男孩,脚上胎毛未尽,已成了人家女婿,称之为“毛脚女婿”,十分形象而贴切。其次与水田劳作等有关。《韩非子·五蠹》曾称赞尧帝常常身先士卒参与劳作,以致“股无胈,胫不生毛”,即腿脚上毫毛全都磨光。其实,旧时江南农村,成年男子长年赤足下田,日晒雨淋,几乎都是“股无胈,胫不生毛”。而“毛脚”者,则通常是尚未过多下田劳作、腿脚毫毛未损、年纪尚轻的准女婿了。再有,准女婿初上岳家时,因为环境比较陌生,心里比较紧张,所以一举一动难免显得毛手毛脚,“毛脚”之称虽含戏谑却也不失得体。相比之下,老女婿群体在这方面早已是“老脚”“熟脚”了。

此外,关于“毛脚女婿”,民间曾流传过一则异闻。明代祝允明《志怪录》云:从前某地有个官员的千金小姐得了一种怪病,整日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四方巫医没人能治得了这个病。有一天,有位外地书生夜晚泊船在此,在河边逮到一只“朱眼毛脚”的青蛙,此时,傍河官员家传出一个女子的呼喊:“何故缚我婿!”于是书生叩开官员家大门,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了那位官员。这时,官员才恍然大悟,原来女儿此病乃蛙精所蛊,于是遂将“朱眼毛脚”蛙精入锅烧死,第二天,女儿便得痊愈,官员遂将女儿嫁与书生为妻。有学者认为,后人把“女婿”称作“毛脚”,与这个故事恐不无关系。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据古代医书如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宋代《癸辛杂识》所记,人的脚板底下有个穴位名叫“女膝”,常揉常摸脚下的“女膝”穴,对防治伤寒、足跟痛、惊悸癫狂、牙痛、腹痛等病症很有益处。只是“女膝”读音与“女婿”相谐,时间长了,语言讹变,“摸脚女膝”居然被误解误读成了“毛脚女婿”。更有趣的是,“女膝”穴还有别名叫“女须,女婿,丈母”,于是,在有些地方,甚至有“丈母伤寒摸女婿脚后跟”的俚谚。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