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8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五版:人文松江
2021年08月25日

这座古宅里曾住着一位“清末忠臣”

——探访中山中路袁昶宅

□记者  朱颖宏

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袁昶宅,位于松江区岳阳街道中山中路458号,在2009年,活化利用为程十发艺术馆的部分展厅对外开放,该宅原为清嘉庆年间(1796-1820)侍郎赵永明宅,后易袁昶。

袁昶宅是程十发艺术馆的重要部分,目前主要做一些临展,王宅跨院和袁昶宅有时会联合起来做一个展览,艺术馆还包括瞿继康宅和杜氏厅。袁昶宅占地约3000平方米。宅面南,由三条中轴线组成,中间轴线为主宅,三开间七进四庭心。由南向北依次为门厅、前仪门、楠木厅。厅建于晚清,三间九架梁,南有双重轩廊、北有卷棚穿廊。卷云山雾云、月梁等雕刻精致。宅内悬“濑乡新墅”匾,有“光绪廿二年十月重黎先生令书,通州张謇”题记。厅北仪门较完好,混水,有“福德依仁”四字。再北为三进走马楼。东西轴线的布局与中轴线大致相同,也是七进四庭,规模工艺稍逊。中宅东西各有两条长夹弄贯通南北。2002年,在旧城改造中移至王冶山宅东修复,保留了原中轴线门厅、仪门、大厅、穿廊和第二道仪门等建筑。1998年9月9日,袁昶宅公布为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袁昶宅有许多为后人所道的故事,而在山河震荡的清朝背景下,袁昶的一生也可谓一波三折。袁昶20多岁考中进士,为人务实,之后的职位一直升迁,从政之余,会和许多同道中人诗歌酬唱,颇有雅兴,但意想不到的是,他在后期却因直谏获罪,穿官服被斩于菜市口,被后世称为“清末忠臣”。在林晓明编纂的《松江文物志》中,第一章第二节(园林住宅建筑)中有文记载,袁昶是浙江桐庐人,作为清末的大臣和学者,曾在光绪二十六年,直谏反对用义和团排外而被清廷处死,同时赴刑的还有许景澄、徐用仪等四人,史称“庚子五大臣”。《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为其平反。书中记载:“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义和团运动风云一时。两宫皇太后屡次召见亲王、贝勒、大学士、六部九卿,就利用义和团与列国宣战一事进行商讨。”对于这样的商讨会议,袁昶每次都会参加,他连上二疏直谏,认为“义和团不可信,公使馆不可攻”。但最高统治者一意孤行,导致八国联军入京、慈禧太后仓皇西逃。事后,袁昶被主战派诬陷。七月初三,袁昶与许景澄一同弃市(古代的一种刑罚,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扔在大街示众的刑罚)。同年十二月,袁昶得到昭雪;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三月,被赐谥“忠节”,后经朝廷批准,在桐庐、芜湖两地建祠作为纪念。

袁昶在为官期间重视民生问题,对于天下局势、筹饷理财等问题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松江文物志》中记载,袁昶在光绪十八年(1892年)十二月,授安徽宁池太广道。在任期间,整顿吏治,关心民生。捐俸白银四千多两,扩大中江书院的教育规模。又捐赀五千余两,修芜湖西南圩隄,使当地无论旱潦都无隐患。并在中日两国关系紧张期间,委曲求全,联合英国舰只,稳定地方政局。同时上疏建议,取消不准商船运米的禁令,以增加税收。此外,袁昶也很重视人才培养,主张实学教育,反对脱离实际的书斋学问,强调学术对于现实社会的实际作用。他还是晚清同光体诗人浙派的代表人物,重视九流百家之学。

于书画中见证历史,于艺术教育中传承先辈的爱国情怀。如今的袁昶宅会时常举办一些艺术展览,发挥着弘扬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普惠公共文化艺术教育的作用。

受访者供图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