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贯彻落实新《固废法》成效初显,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记者 彭璐
废旧塑料在一楼车间经过分拣,进入二楼车间造粒,经由设备加工,一卷卷PET塑料膜就制成了,整个处置过程没有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在位于车墩镇的上海宏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种“变废为宝”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去年9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简称《固废法》)施行。新《固废法》尤其强调全过程管理,不仅针对产废单位,委托单位同样承担连带责任。
作为一家从事废旧金属、塑料、纸板等废旧物资回收处理的专业化企业,宏辰在2016年开始着手引进先进、环保的设备生产加工废塑料制品,从产废单位收购到末端处置,实行全流程管控。2019年至2020年,宏辰回收利用废塑料3万余吨,金属类、贵金属类、非金属类再生资源6万余吨,提供给下游供应商用于新产品生产,资源利用率近100%。
宏辰的转型正是松江众多企业绿色发展的缩影。过去一年,松江区高度重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以贯彻落实《固废法》为契机,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压实政府、企业、社会责任,扎实推进全领域全过程管理,加快推动本区绿色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率先试点工业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
按照“全覆盖、分级分类、落实去向”的工作思路,松江对全区产生、贮存、收集、利用、处置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展开了情况排摸。据统计,全区共有3720家产生工业固废的企业,日均产生固废1424吨,其中综合利用1282吨、末端处置142吨。
在掌握总体情况后,松江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工业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建立工业固体废物收运及处置体系,形成从源头到末端的闭环管理。
截至目前,全区各街镇、园区已建成22个工业固体废物中转站,切实提升了区内固体废物贮存能力,解决了无主固体废物暂存的问题。各街镇、园区中转站固体废物收集和转运等情况可通过工业固体废物收运视频监控系统实时勘查。借助“固废管理平台”系统,工业固体废物合同申报、转移联单填报、信息推送等过程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多措并举提升生活垃圾管理实效
“从新松江路滨湖路到谷阳路,以前至少需要半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所有沿街商铺的垃圾上门收集工作,现在1.5小时就能搞定。”去年,新森林公司启用了沿街商铺定时定点垃圾收运小程序,通过“互联网+环卫”大大提升了垃圾收运的效率,这令新森林公司方松保洁队垃圾收运员潘国云欣喜不已。
倒垃圾也能运用人脸识别,分类箱门可以扫码开启,垃圾分类不清、投放错误,系统后台可全程追溯,如今的垃圾房也在迈向智能化。根据《松江区垃圾房改造建设标准》,松江完成了828座生活垃圾房和1920个居住区投放点的提标改造,其中就有160个智能垃圾房投入使用。此外,规范配置的新型密闭式湿垃圾车让湿垃圾告别了“跑冒滴漏”,“车过不留痕”获市民纷纷点赞。
与此同时,已建成的天马垃圾综合处置中心、湿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处理厂与西部、浦南、新浜等3座生活垃圾转运站相配套,加上17座建筑装修垃圾临时分拣中转站的设立,使得全区垃圾末端处理能力不断提升。松江区坚持对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常抓不懈,从多方面有效提升了生活垃圾管理实效。
畅通医疗废物收运“最后一公里”
除了生活垃圾,医疗废物也一直被视为城市管理中的难点。新《固废法》中新增了相关重要条款,包括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管理、实行集中处置等。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医疗废物的月平均处置量为55吨。医院对医疗废物实施严格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医废从院内分类收集、转入暂存点、出车扫描、出库转运,直至入固废中心处置,所有动态信息均可跟踪查询。固废中心每日发车装运一班,每周二、周四还会增加一班。
目前,松江区已经完成全部一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了医疗废物全程闭环监管可追溯、零流失。对于医疗废物产生量较小的小型医疗机构,有关部门也已将医疗废物是否按要求分类收集、是否按要求交接至处置单位纳入重点监督范围。
为畅通医疗废物收运“最后一公里”,松江正在着力探索并形成“1+1+X”医疗废物收运模式,确保所有小型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在48小时内完成收运。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