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急救体系建设 全力护航人民安全
——《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的建议》提案办理纪实
□见习记者 李梦颀
时间就是生命。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作为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民群众日常急救、突发公共事件救援和重大活动医疗保障等职责,在维护城市安全运行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区医疗急救体系逐步完善并取得积极进展,医疗急救反应速度和救援效率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基本实现院前急救、院内救治精细化运作。不过,本着精益求精的初心,区政协委员刘淮虎、倪建华在调研中发现,我区急救体系中尚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因而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的建议》提案。
两位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提出,我区在急救体系建设中还需增强的主要方面包括:医疗急救站点还不够完善,在高峰时段仍有迟缓派车的情况,医疗急救资源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医疗急救专业人才相对紧缺,急救队伍中的人才培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与日常保障工作和突发事件处置的要求尚有差距;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容易受到交通等客观因素影响,与市民的需求还存在差距。对此,他们在提案中呼吁:完善急救分站布点,增设站点和值班车辆,提升服务能级,并对急救服务需求进行科学预判,合理配置资源;加强急救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绩效考核方案,提高机构非编工作人员待遇,增强急救人员的分级分类管理与合理分流退出机制;完善院前医疗急救分类管理,采用分级、分层、分类的调度方式,避免出现非急救转运业务占据大量资源导致“无车可用”的情况。
作为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对该提案高度重视,并及时予以回应。在答复中,区卫生健康委表示,近年来,在市政府“1+5”文件指导以及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已开展了大量工作,主要举措包括:强化院前急救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急救医生以及急救辅助人员招聘力度,配备其他劳务派遣人员;推进“十三五”医疗急救三大核心指标建设,持续缩短急救服务半径,逐步增加急救车辆配置,进一步减少急救平均反应时间;推进急救与非急救分层分类管理;探索急救辅助人员待遇与退出机制,逐年提高急救辅助人员绩效水平,合理分流安排岗位。
为进一步提升区域医疗急救效率,结合两位委员的建议,区卫生健康委在答复中表示,将继续积极落实改进本区医疗急救工作。首先,继续完善急救分站网络布点,推进现有急救分站标准化建设,规划方塔中医医院、中山街道等急救分站。其次,继续加强急救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区域分站网络建设及值班车辆增配情况,有序推进急救人才招聘,并科学合理核定院前急救人才队伍编制。此外,继续推进院前急救的分级、分层、分类管理,推进急救与非急救业务有效分离,合理安排医疗保障的车辆、人员与值班时间,满足日益增长的应急医疗保障需求。通过以上三个“继续”,推进区医疗急救体系的高质量发展,为市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