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10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1年10月21日

斗蟋蟀

古 鉴

小时候,一到秋天,总有几个小伙伴率先开始拥有蟋蟀,并由他们开启新一季“斗蟋蟀”的大幕。

斗蟋蟀,必先要捉蟋蟀。乡下屋前屋后的断瓦碎砖下,弄堂巷子拐角的柴垛里,大树根的枯草丛里,都可以捉到蟋蟀;甚至在坟头墓地还会捉到“将军”级的蟋蟀。

捉蟋蟀是一个充满憧憬与玄妙的过程。不是所有的蟋蟀都会要的,雌的不要,个儿小的不要,胡须短的不要,要的是那些个头硕大、嘴利腿长、凶猛威武的蟋蟀。但是,越是凶猛的蟋蟀越是难捉。有一次,我在家里捉蟋蟀,一块方砖慢慢掀开,就见一只头大腿长的蟋蟀卧在那里,正当我用手掌盖上去时,它一个跳跃而去,其速度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我用目光追踪到它的去处,再去追捉,它似乎知道我的目的,不待我出手,又是一个跳跃,远我而去;我想,如果捉到这只蟋蟀,一定可以赢得“常胜将军”的称号;然而,这只蟋蟀折腾了我半个多小时,最后还是没捉到……

捉蟋蟀不需要特别的工具,存放蟋蟀倒是需要工具的。一般是用竹管子,将一根竹子,一节一节地锯开。蟋蟀是一种独来独往的昆虫,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独行侠”,捉到的蟋蟀不能放在一起的,放在一起就要斗起来。所以,捉到的蟋蟀,必须单独存放。一只蟋蟀一节竹管。

斗蟋蟀虽然是两只蟋蟀之间的战斗,却犹如一个真实的动画世界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那是一种激情澎湃的场景,一种可以把人带入想象和出乎意料的传奇,蟋蟀们的勇猛撕咬和机智较量,常常令我们情不自禁地呼喊!那一刻,孩子的好奇心达到极致!

那个时候,每个男孩子都会拥有数只令自己满意的蟋蟀。上学的时候,书包里装着四五节竹管。一到课间休息时,教室里就摆开了“斗场”,用一纸板粘成的盒子作决斗场,各自拿出蟋蟀放入其中;观斗者围成一圈,向着参加蟋蟀争斗的各方加油。蟋蟀虽然生性好斗,却也会知难而退,决斗时,明知自己斗不过,蟋蟀会退避一边。此时,蟋蟀草就派用场了;每只蟋蟀背后有一个主人,主人自然是指挥员,指挥员手里的蟋蟀草就如指挥棒,不停地逗弄蟋蟀,令它向着敌方奋勇搏击。即便蟋蟀知道斗不过对方,在蟋蟀草的指挥下,它也不敢懈怠与怯战……课间的斗蟋蟀是不太过瘾的,往往是上课铃声一响,战斗未竟,意犹未尽,此情此景,理所当然会受到老师警告;结果是虽三令五申,却有禁而不止。

放学之后更是疯狂了。三个一簇,五个一群,就在桥头岸边,村前树下,摆开场子,随意斗开了。不斗则已,一斗就是激情鏖战,败者不馁,胜者不骄。斗败了,从书包中再取出一节竹管,新的斗士上阵,继续冲锋拼杀。虽然参战的只是蟋蟀,代表的却是双方部队,两军相遇勇者胜,越斗,双方越兴奋,士气越高昂。如此屡战,斗得天昏地暗,斗得人人都进入了状态,斗得忘了时间忘了回家。忘了时间忘了回家事小,关键是忘了给家里打猪草烧晚饭,自然少不了被父母一顿打骂。

记得那时候,我们还会给自己的蟋蟀取名字呢。蟋蟀的名字不仅响亮,而且好听。那时候,有一些名字我现在还记得呢,比如:阿黑、阿黄、大头、长腿、长须、大元帅、大将军、大司令、孙悟空、猪八戒、猛张飞、关云长等等。

一直到天气寒冷之后,捉不到蟋蟀了,斗蟋蟀的大幕才会落下。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