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10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1年10月21日

山阴路上那银行那书店

刘 翔

山阴路上有一家工商银行,其隔壁的新华书店是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先生1927年创办的著名的内山书店旧址。因我手头保存着一本上世纪80年代这家工商银行的前身——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山阴路储蓄所的活期储蓄存折和数十本在这家书店购买的书籍,于是也就和这家银行、这家书店有了半毛钱的关系。

这本手掌大小的淡红色存折上印着6个红色大字“活期储蓄存折”,下面是一排红色小字“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翻开存折,第一页上方用钢笔写着户名刘翔、账号675977。下面敲的是一枚长方形印章: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虹口区储蓄处山阴路储蓄所。上世纪80年代,中、农、工、建、交五大银行还没组建,老百姓能去的就是独此一家的中国人民银行,所以,我的这本银行存折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的存折。存折上记载的第一笔金额是1985年8月22日的余额107.74元,最后一笔金额是1988年12月4日取出60元,至今存折上还有余额1分钱。30多年过去了,这本存折上的一分钱余额,连本带利还能有多少钱呢?这笔账我是肯定算不清楚了,如果有人能够替我算出来,我一定毫不犹豫将这笔钱连本带利奖赏给他。借此,也算做个悬赏吧!

1980年我从上海市商业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多伦路上一家公司财务科工作,每天都要到山阴路上这家银行去拿银行回单,用业内行话来说,就是“跑银行”。而每次“跑银行”我必定会趁机去隔壁新华书店打卡。上世纪80年代我是一个激情的文学青年,能够“假公济私”利用工作时间跑新华书店的意义似乎远比跑银行来得伟大,更何况这家书店的前身是鲁迅先生经常光顾的内山书店旧址哈!也正是如此,有好几次因流连忘返在书店内而忘了“跑”一墙之隔的银行,或者等从书店出来,人家银行早已关门。为此,也没少挨领导批评。尽管如此,以后每次“跑银行”,依然不忘初心,溜到隔壁的书店“开小差”,一旦买到心仪的书籍,挨批评时的沮丧之情,即刻烟消云散,心花怒放。

说句真心话,今天,我大胆撰文公开自己上世纪80年代的财产收入,内心还是有几分为当年自己的“高收入”而洋洋自得。殊不知,当年一个工薪阶层的月工资也就是几十元,我能每月将自己近一半的工资存入银行,好歹也算得上是“高薪人士”了吧!不过,如今回过头来比比现在的“月光族”年轻人,当年我这个年轻人还是蛮“葛朗台”的。其实,我这个“葛朗台”做得挺憋屈的,那时我工作单位附近的多伦路、四川北路、山阴路一带吃的玩的地方不要太多哦,随便弄弄,一个月工资很快就“落花流水”。但母亲一句:“侬魂灵头跟我实实紧,不要做脱底棺材,留点钱存银行,以后讨老婆派用场!”让我惊魂不已。母亲大人的话岂敢不听!从此,每次花钱都有点抖抖豁豁,唯恐以后没钱讨老婆。而我偏偏又是一个自控力很差的人,在母亲的不断敲打下,只得趁着为单位去山阴路上这家银行办事的同时,无奈地替自己开了一本活期储蓄存折。至今还清晰记得,那天我朝银行柜台里的一个中年女性嗫嚅道:“阿姨,我要开一本活期储蓄存折”,她立即站起身热情地笑道:“好!好!马上就帮侬开。”几分钟后,一本崭新的活期储蓄存折就递到了我手上。望着我远去的背影,我听到她笑逐颜开地和同事说:“这种主动到银行来储蓄的小青年还没碰到过啊,是个好小囡!”那年头,银行为拉储蓄,可谓煞费苦心,甚至还搞起了奖励冰箱、彩电等有奖储蓄活动,这个阿姨应该是因我替她完成了一个储蓄指标而乐开怀了。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虹口区将在见证鲁迅与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友谊的内山书店旧址,启动“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项目,把内山书店旧址和新华书店山阴路店、工商银行山阴路支行融为一体,山阴路上那银行那书店将被整体打造成一个城市文化新地标。如今,我每每翻阅当年趁“跑银行”之机,在新华书店山阴路店购买的鲁迅著作单行本和世界文学名著等书籍,仍然难掩喜悦之情。那些年,我在山阴路上这家储蓄所储蓄了几钿可怜巴巴的铜钿同时,亦不经意地在其隔壁的新华书店精神家园里“储蓄”了自己的灵魂。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