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11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新闻
2021年11月17日

“戏剧之乡”新浜镇首届“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汇报展演落幕

“泥腿子”圆了编剧梦

本报讯(记者 梁锋 通讯员 牛立超)爱好戏剧的农民也能当编剧?11月14日,“戏剧之乡”新浜镇首届“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汇报展演暨结业仪式在区图书馆举行,7部由新浜业余编剧创作的戏剧登台表演。

据了解,“戏剧之乡”松江区新浜镇首届“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自开课以来历时两个月,利用每个周六集中授课,学员以“戏剧之乡”新浜镇戏剧爱好者为主体,辐射松江其他街镇及上海地区共计55名成员。本次展演从34部学员命题作品中挑选出7部进行登台表演。没有舞美,学员们用最朴素的方式展示着自己创作的剧本,剧本中有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歌颂、对人性的反思。

这些作品并非出自专业编剧之手,而是出自以新浜农民为主体的草根群体。在“戏剧之乡”松江区新浜镇首届“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开办之时,很多人对于农民也能当编剧这一问题怀有好奇、期待,也有疑虑。时隔两个月,当这些并无编剧、演出经验的学员们带着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亮相舞台,有板有眼、有模有样地演出时,疑虑消失了,期待成为现实,好奇转变为惊奇。

“我是土生土长的新浜人,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去参加一些堂会,对戏剧耳濡目染,这是我的第一部编剧作品,非常荣幸。”学员杭艳带着作品《分手》第一个亮相舞台。来自松江基层的戏剧爱好者夏青表示,之前自己对戏剧创作很迷茫,这次参加编剧培训之后,有了初步了解,自己编剧的作品也登台亮相了。

“这些作品来源于生活,很接地气,有些作品已具备了较高的水平。”现场的相关专家对汇报展演作品给予了中肯的评价。

“苦尽甘来”,学员代表沈杰感慨地说,从毫无章法到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从抓耳挠腮到享受创作的过程,从不敢上台到后来的侃侃而谈,这样的转变在培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实践证明只要方法对,仅仅用8天时间培训,完全零基础的学员也可以学会写剧本,写出好剧本。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戏剧学院兼职教授苏忱点评道:“见证了奇迹。”

让“泥腿子”短时间内从专业角度学习戏剧,快速掌握编剧的技巧,这除了得益于新浜镇深厚的戏剧文化积淀之外,还与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松江区文联主席、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院长陆军的努力分不开。

作为这一“奇迹”的缔造者,陆军将其中的“诀窍”归因于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以及师生团队共同的付出和努力。

“‘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的编剧训练方法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上海戏剧学院七十多年编剧教学传统为基础,结合我数十年创作、教学与研究成果提炼而成的。”陆军介绍道,他自2016年创立“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以来,先后在上海戏剧学院、北京大学、蒙古国立艺术文化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开展编剧专业研究生教学与研究,并在北京、江苏、浙江等地进行授课,工作坊先后获得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还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资助。

此次,陆军将工作坊带到家乡松江,首次面对以农民为主体的业余戏剧爱好者。陆军表示,编剧会直接影响戏剧生产的发展和戏剧事业的未来,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家乡培养一批业余编剧人才,让戏剧爱好者不仅能唱能演,更能编能导,只有这样才能使“戏剧之乡”走得更远、传得更久。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