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1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云间教育
2022年01月14日

“过度养育”正在毁掉太多的孩子

□沈苇磐

一个4岁的小男孩比较喜欢弹钢琴,妈妈立马就花高价请名师作“一对一”教学,并声称:我们家孩子以后一定能成为钢琴家;一个5岁的小女孩被老师夸奖“有绘画天分”时,妈妈立刻给她报了一个绘画精品班,让大师级的老师进行专业辅导,但小女孩却越来越不爱画画了;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幼儿园开学第一天就去食堂品尝伙食,然后马上给园长提意见:“这么难吃的饭菜也能让孩子吃?”其实饭菜都是经过营养师精心搭配的,没有任何问题。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度养育”现象在国内似乎已成“燎原之势”。

许多孩子的个子都已经超过父母了,而且家距离学校才十几分钟的路程,却还要父母接送。有一次我看到一个1.75米左右的男孩,坐在白发苍苍的爷爷的电瓶车后,脚都拖到地面了。如果问这些家长:“孩子这么大了,家离学校又这么近,为什么还要接送?”他们的回答都出奇一致:“路上不安全。”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养育”简直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那么,父母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金钱、时间和精力,孩子是否会成为特别优秀的人才呢?答案却是否定的。那些被“过度养育”的孩子表面看起来非常光鲜亮丽,其实却那么的不成熟和不堪一击,因为他们严重缺乏“独立生存能力”。

由于父母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过度为孩子包办,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变得非常弱,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失败,更别说面对人生的巨大变故和磨难了。这些孩子迟早会出问题,而且是大问题,因为生活中的困难实在太多了,多到父母来不及一一替他们解决。

为什么会存在“过度养育”?因为父母总是不相信孩子能自己独立做事,不相信孩子能成才(除非他们干预),不相信孩子是足够强大的。所以要破解“过度养育”这个难题,唯有一个办法,便是父母学会对孩子放手。

临床心理学博士玛德琳·莱文结合自己30多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调查发现:高分、奖杯甚至是优渥的家境,并不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成功。她在《给孩子软实力》一书中写道:孩子生活中潜伏的最大危害,并不是街上的陌生人和从天而降的偶然事件,而是父母为孩子做得太多,结果导致他们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被“过度养育”的孩子长大后,会对家庭生活更加不满,生活不幸福,抑郁水平也会比其他人更高,因为他们感到自己缺乏自主和能力。父母对孩子的所有养育都是为将来的“分离”做准备的。孩子独立所需要的一切能力和心理素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锻炼和磨砺出来。“过度养育”就是剥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切锻炼独立能力的机会,令孩子无法独立。

无法独立的孩子究竟有多痛苦?他们内心渴望独立,却不知如何独立,也不具备独立的能力;他们渴望离开父母,却因为没有生存能力而不得不继续依赖父母,虽然感觉很窝囊,但无可奈何;他们渴望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却因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对自己的充分了解而无从下手,不知所措;他们渴望建立自己的家庭,却不知担当为何物,不知如何经营,从而无法获得正常的家庭生活;他们渴望美好的亲子关系,却因为不懂得如何与孩子交流,不懂得如何做合格的父母而焦虑不堪,又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继续“过度养育”。他们看着这样的恶性循环代代相传,却无能为力,极端无助,陷入痛苦的泥潭不能自拔,于是开始颓废和抑郁。

父母一定不希望自己付出了十万分“心血”的孩子废掉、毁掉。《时代》周刊的一篇封面文章里写道:你真的希望孩子成功吗?那就要学会放手。当你松手了,他们才能飞得更高。拖他们后腿的不是别人,正是父母。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