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1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2年01月20日

哪里都是年

赵自力

我在外地工作,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每年春节,我都像候鸟一样,匆匆赶回老家。陪父母过年,这是我和他们最温暖的约定。

但今年不同于往年,回乡的脚步被疫情打乱,非必要不外出,成了全城市民共同遵守的规则。我也没打算回去,妻子和孩子都在一起,只是两个老人留在了老家。妻子开始购买年货了,腊鱼腊肉在阳台上挂了起来,家里开始弥漫浓浓的年味。开始我心里有点纠结,每年都要回老家的,今年不回去,老人能理解吗?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向父母开口。

“妈,你们在老家还好吧?”我跟他们视频,“年货多准备点哈,我给你们寄些香菇木耳类的。”“知道呢,家里小菜多的是,捉了鱼称了肉打了酒,再就是打几块糍粑磨点丸子,等着你们回家呢。”母亲的话语里,充满了期待。“妈,这个年我们恐怕回不来了。”“怎么了,你们没事吧?”母亲一惊,连忙问我。“还不是疫情,现在提倡非必要不出城,我们是干部,更要带头遵守……”我连忙解释,“如果大家都这样,病毒就没法大规模传播了,就能为国家防疫抗疫作贡献了。”“哦哦。”母亲显得有点失望,“没事孩子,国家需要怎么就怎么,舍小家顾大家嘛,再说在外和在家过年,哪里过都一样。”我赶紧挪开了手机,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父母还不忘嘱咐我们,好好过年,疫情好转了再回家。我知道他们是想我回家的,但硬是忍住了,把相见变成了牵挂。

单位的同事有不少是外地的,大家都自觉地决定留下来过年,想方设法地和父母沟通着,尽管有不舍,但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我们一起上街购年货,灌香肠,炒板栗,做辣鸡等等。以前多半是父母准备的年货,我们也学着父母的样子一样样准备着,只是为了把年过得有老家的味儿,这样感觉让我们离家近了些。我给父母寄了香菇和木耳,同时也收到了老家寄来的糍粑和苕粉。

听父母说,村里外出人员大部分没有回家,留在了外地过年。政府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多次上门看望留守老人,送去了慰问品和祝福。

就地过年,成了朋友们热议的话题。其实,在哪里过年不重要,只要心中有家,哪里都是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