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房延续别样乡村生活
——新浜镇多元化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近日,新浜镇类集建区02-01动迁安置房项目外部脚手架已大部分拆除,室内二次结构基本完工,该工程项目完成量已达八成,计划10月份竣工。
记者 姜辉辉 摄
□记者 王红霞
新浜镇安置房三期工程07-01号项目日前开工建设,该项目由11幢住宅及其他公建配套房组成。“一期和二期2200多套新房已全部分到农民手中,现在三期项目的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新浜镇动迁安置办主任殷涛告诉记者。
近年来,新浜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规范宅基地管理,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采取进镇上楼集中居住、平移集中居住、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等多元化方式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不断改善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和乡村风貌,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
进镇上楼,改善居住条件
“现在住的这个楼房有130平方米,宽敞明亮,原来住的房子是20世纪70年代建的,比较破旧了。”家住安置房二期友谊南苑的居民蒋阿妹说起现在的住房条件,话里话外都透着满意。像蒋阿妹这样住在镇上安置房里的居民,目前在新浜镇有2000余户。
据殷涛介绍,新浜镇早在2014年就开始推进市级土地整治项目,试点农民进镇上楼集中居住。2020年,新浜镇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相关文件,按照文件要求,至2025年底,有序推进1600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去年,新浜镇完成了604户农民进镇上楼签约,占全区签约总量的29%。“今年要争取400户以上完成签约。”殷涛说。
高速公路、高铁、高压线附近区域,工业园区内存留的宅基地,及规划范围外的分散居住户区域是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重点。“进镇上楼的签约农户按照低于市价的基准价出资购买安置房,随着物价变动,政府每年都会调整基准价。”安置房建设方上海新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康说。
集中平移,全新乡村生活
南杨村村民陆千生如今住在一套面积180平方米的联排别墅内。走进他家,屋内宽敞整洁,屋外别墅区景色宜人,他很满意现在的居住条件。“这个房子我自己出了一些钱,剩下的都是政府出资的。”陆千生说,“这个别墅小区就建在我们村里,年龄大了不用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真挺好。”
南杨村农民平移集中居住社区从2019年启动建设,一期建造了56套住宅,二期68套住宅预计今年6月底前竣工并启动分房。“南杨村是平移集中居住的试点村,平移就是在村子周边选取一个地块集中造房子,如果农民同意平移,原来的宅基地就自动退出了。”南杨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赵红丽说,农民平移集中居住社区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由政府出资建设,农户需要缴纳一定的建房成本费用。
“如果农民同意平移,需要签约并提出书面建房申请,经村镇相关部门审批同意后,统一聘请专业设计单位,出具符合风貌的农房设计图纸后再建房。”赵红丽说。值得一提的是,新浜镇采取了两种方式来实现宅基地的平移归并,一种是按照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试点要求,选取村内的地块平移建房;另一种是选取集镇区周围公共配套相对较成熟便利的地块进行跨村平移,目前新浜镇正在办理跨村平移地块建房的相关手续。
按需选择,人性化退出方式
自去年起,新浜镇开始实施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对于选择货币补偿退出合法宅基地的农户,根据现有宅基地认定面积给予货币化补偿。
老屋在陈堵村的胡先生平时住在自己位于松江城区的房子里,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政策实施后,他选择了在安置房中拿一套房子,再拿一部分补偿款。在胡先生看来:“这样的安置方式比较人性化,充分考虑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新浜镇采取了相对灵活的政策,可以全部退出宅基地,也可以选择拿一套房子,多余的安置面积由政府按照一定价格进行回购。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