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断流
吴建国
1977年初,作为学员,我参加飞行后不久,部队分管领航专业的缪副参谋长传达了一个通报后,说:“黄河下游到入海口,在少数时间出现了断流!我们部队固定的航线上,飞越黄河的几个点都出现过断流。请大家特别注意,在雷达‘地形’挡上,荧光屏上会出现连续的陆地颜色。”副参谋长最后告诉大家,本通报性质机密,黄河断流对外是保密的。
黄河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断流,让我们心里难以接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写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气概。几千年来,在有文字的记录里,黄河没有断流过。
我和战友们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关注黄河的。黄河是否断流,在我们的飞行中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我们机上雷达探测距离在360公里以上——让人痛心的是,有一次在雷达“地形挡”上,整个探测范围内都是陆地的颜色。到上世纪90年代,有一首名字叫《大中国》的歌曲在华夏大地上流行,“家里盘着两条龙,黄河和长江……”我们听这首歌的时候,全然没有歌者脸上的自豪和喜气。
黄河断流的原因很多,和源头水量的丰沛与稀少有关,和上游植被减少地面蒸发量增大有关,和上游大量引水有关。在《地理常识》里,黄河下游是大面积的冲积平原,河道长度有870公里,黄河上游每年下泄的泥沙有16亿吨,大约有4亿吨泥沙沉积在下游的河道里。因此,黄河底部已经高出了地面3~5米,有的地段黄河河床已经高出地面9~10米,黄河早已成了悬河。这样的黄河,基本丧失了对下游流域内地下水的补充功能。当流域范围内地面蒸发量大时,泥土容易起沙,而大雨过后,地面河道里的积水无法汇入黄河,黄河与支流之间不能互为补充,让黄河在干涸断流和流域内大雨成灾两个状态之间游离。
直到新世纪之后,黄河断流的信息才逐步见诸报端:
黄河最早断流发生在1972年。从1972年到1999年之间,黄河断流共发生过21次,其中,断流距离最长是683公里,时间发生在1995年;1997年,黄河断流的时间最长,226天。公开的资料还有:黄河每年注入渤海湾的水量,从上世纪60年代平均每年575亿立方米,降到90年代平均每年187亿立方米。黄河断流或者中上游来水减少,仅对山东省,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几十亿元以上。
2000年至今,随着小浪底水库的调节作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逐步竣工,黄河没有出现过断流。但那是人为的力量,因为设定的断流指标是在一个端面上小于每秒1立方米,对于黄河,这样的断流指标是太低了!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的输水量,已经达到了95亿立方米,惠及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让人担忧的是,因为南水北调工程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可能掩盖中国北方生态恶化的现实。因此,近十几年来,有很多人都在关注着中国北方生态修复的举措,期待着黄河上游沙漠化治理的实际成就。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能够为此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的意义和价值,远远超过今天我们眼前看到的一切繁华。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