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6年04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社会经纬
2016年04月19日

民国四公子集体爱收藏

  张伯驹、袁克文、溥侗、张学良盖因其身世显赫,又兼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不被礼教约束,常做惊人之事,被时人并称为“民国四公子”。四公子虽然秉性各异,造化有差,却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收藏。

  张伯驹:人格豪迈 还珠于民

  张伯驹,生于官宦世家,多才多艺,广交宾朋,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他一生致力于收藏字画名迹,却坦荡无私心,以保存重要文物不外流为己任,不惜一掷千金,虽变卖家产而不改其志。

  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平复帖》、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游春图》、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上阳台帖》都曾是他的收藏,经他手蓄藏的历代顶级书画名迹更有118件之多,被称为“天下第一藏”。

  张伯驹一掷千金的收藏壮举使得张家倾家荡产,却人格豪迈,淡泊明志,从上世纪50年代起其收藏陆续捐赠国家,如此境界,堪为完人。

  袁克文:乘兴而藏 兴尽而让

  袁克文,袁世凯次子,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绘画,喜好收藏书画、古玩等。袁克文生性豪放,举凡诗词书画和鉴古诸事无所不通,对古钱币的研究可谓一时翘楚。

  袁克文有魏晋士人风度,每次南下游玩必宝马轻裘,但凡所喜文物,典当变卖随身财物,不惜一切代价亦要得手,特别是见到宋元刻本,必设法购得。藏书多为清廷内府藏本,价值最高的有29种、116册,自署“皕宋书藏”。

  袁克文对收藏挥金如土,但绝不恋战,除非特别喜爱,兴尽就转让。因反对袁世凯称帝,生活放浪不羁,触怒其父,逃往上海,加入青帮。袁世凯死后,袁克文分得的家产不久便被挥霍一空,不得不变卖收藏以度日。袁克文传奇的一生虽命途多舛,却因收藏而闪亮出光彩。

  溥侗:信手挥霍 爱之必取

  溥侗,与溥仪同族,末代皇亲贵胄。自幼在上书房按部就班地读经史,学作诗文,钻研琴、棋、书、画,精于治印,酷爱剧艺。他对于昆、京艺术,生、旦、净、末、丑兼工,并对戏剧音乐如笛、二胡、弦子、琵琶等无所不通,世人尊称为“侗五爷”。溥侗不仅通晓辞章音律,还精于古典文学和文物鉴赏,特别之于金石、碑帖可谓大家。

  溥侗为清末贵胄皇孙,家中收藏自然丰富,北魏《马鸣寺碑》、《龙门二十品》、《孔子庙堂碑》、《西安本庙堂碑》、《成武本庙堂碑》等均有收藏。“信手挥霍,爱之必取”是溥侗的收藏态度。

  民国以后,溥侗生活困顿,只得变卖藏品,后来竟靠借贷度日。溥侗虽未因收藏留名,但其“随性而取”的藏家风范却为人所称羡。

  张学良:无心插柳 藏因人贵

  张学良,叱咤风云的少帅,因“西安事变”而成千古功臣,他的收藏也颇有渊源。他的收藏多为早年购进,因当时民国四大公子皆以收藏显名,少帅正值年少意气,藏意浓厚,涉及到古籍、文玩、书画等领域,收藏之丰富堪与张伯驹比肩。

  他的藏室名为“定远斋”,因此其藏品多钤有“定远斋”、“定远斋主人”、“毅庵”、“汉卿”等藏印。及至后来,大半辈子的幽禁生活并没有磨灭张学良心中对藏品的热情,马未都讲过:在20世纪80年代末,他把大部分的收藏拿出来拍卖,所得的款项都捐给社会。

  张学良晚年定居夏威夷后,将最后所剩藏品或赠送或拍卖,清代郑板桥、石涛和任伯年等名家的真迹悉数登场,创拍卖新高,成为收藏界一大盛事。张大千亲赠张学良的画作《湖山轻舟》、《秋声图》和《水竹幽居》也均拍出高价,行家认为,物以人贵,他所藏的文物,因其知名度而身价百倍,足见他的人格魅力。

  摘自《环球时报》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