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穿过艺术弄堂
胡 兰
泰康路210弄是我上下班必走的一条弄堂,屈指算来走了二十多年了。
1998年前这里还是一条马路集市,每天早晨马路两边摊贩遍地,人声鼎沸,再加上弄堂里面旧厂房众多,所以感到有点乱。
1998年秋天,泰康路的路面重新铺设。那天下班,我穿进一条小弄堂,颇为惊艳:“丑小鸭变成了小天鹅!”原来的破旧弄堂成了深藏闺中的美女!画家黄永玉为泰康路210弄起名“田子坊”,取《战国策》记载的艺术家“田子坊”之名,寓意艺术人士集聚之地。这里有画家陈逸飞等名人画廊,摄影家尔东强等艺术工作室以及工艺坊、手工服饰、旗袍店和艺术品小店等,简直是一个艺术宝库。深厚的人文底蕴,标志性的地域风情,综合社区民居和产业园区厂房的完美组合,让这条名不见经传的老弄堂成了特色街,成了上海著名的旅游景区。
每天清晨和黄昏走进田子坊,可谓清静恬静。几个老外在褪色的砖墙下品咖啡,居民坐在小巷里下棋,再也不闻小商贩的叫卖声,再也听不到焦急的喇叭声……泰康路210弄在历史和生活、艺术与商业的融合中,奇妙地获得了新生。
上下班走进弄堂,边走边欣赏弄内的建筑和橱窗,常常触景生情,勾起对弄堂往事的许多回忆。弄堂里,有太多的童年快乐和青春的欢笑。“出其布意”的小店,小碎花的墙纸配上一屋子用碎布拼成的布娃娃和各种小物件。挡不住她的温柔,我挑选了穿朝阳格衣服的布艺女孩。抱着布艺女孩,有种返老还童的喜悦,仿佛回到了童年:白衬衣、红领巾、背带裙,花一样盛开岁月……
充满童趣的手工布偶、包袋、铅笔盒子等小玩意,让我想起孩提时代,自己带着小板凳到弄堂里办小小班、玩手帕游戏的情景。用一方漂亮的手帕,打出各种蝴蝶结,还作为装饰品戴在头上。那时,每天放学后,弄堂便是我的欢乐天地,女生玩跳绳、跳橡皮筋或者踢毽子、老鹰抓小鸡、摸瞎子、丢手帕;男同学玩的项目就更多了,有斗鸡、打弹子、刮豆腐刮子、钉橄榄核、弹橡皮筋、斗树叶杆、飞纸飞机、放风筝、滑跑冰车、打羽毛球、踢小足球;还有读中学时,坐在门口编织毛衣、看小说、听流行音乐……
童年和少年是人生的乐园,也是人生奋斗后想回归的岁月。为再圆童年和青春时代的美梦,那天,我特意穿上江南蓝底白花旗袍,化妆一番后,来到田子坊弄堂里,取出折扇,摆出各种姿势,请单位里的摄影师拍了许多照片,洗出来一看,就像上世纪30年代旧挂历上的美女,典雅美丽。
每天清晨走进田子坊,享受这难得的宁静和安详的氛围,心情分外愉悦。欣赏一下橱窗里的艺术小品,再吸上几口艺术空气,提振精神,抖擞地走进办公室,开始一天快乐的工作。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