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8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五版:书海撷英
2022年08月04日

九旬高龄笔耕不辍 只为书写佘山故事

——访《山脚下的那些事》作者、佘山镇老新闻工作者陆品贵

陆品贵在读报。      记者  王颖斐  摄

 

记者  王颖斐  通讯员  陆景清

 

佘山有线广播站现在开始播音!这曾经是佘山人最熟悉的声音。在佘山镇,说起大陆师傅,当地人大多会笑着说晓得晓得。他就是有着五十多年党龄、曾连续三届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的佘山有线广播站第一任站长——陆品贵。这位今年九十岁的老新闻人依然退而不休,笔耕不辍,最近还出了本新书《山脚下的那些事》。

走进陆品贵家中,家里堆满了报纸,其中不少已经泛黄。满头银发的大陆师傅坐在阳台上,翻看着最近一期的《新民晚报社区版·今日佘山》报,上面登了他最近写的稿子。我十几岁就开始种地,后来有机会被组织选中,去学习,去办广播站。从最初的三十平方米一间房,到后来一栋小楼,再到广播新楼,我都清楚记得。陆品贵一开口,熟悉的声音一下子把人拉回了那个淳朴而热情的年代。

我们那时候一周七档原创节目,每天一档。科学种田节目最受农民欢迎,孩子们最爱的是少儿节目,还有《青年之声》《法治时空》《党的生活》……”讲起当时广播站的节目,陆品贵仍如数家珍。他回忆道,在佘山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经历了农业合作化、统购统销、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见证了佘山这块土地从解放初期到社会主义新时代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

作为一名有着五十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陆品贵时刻牢记党的教导。在他看来,是共产党员就是要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俱进。他时刻关注着党的事业,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家中订阅了五份报刊,每天下午都要花上两三个小时阅读,紧跟时代步伐。同时,他还坚持不懈地撰写文章,传播正能量,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中、在《东方城乡报》《松江报》《今日佘山》等报刊上发表稿件数百篇。我已经90岁,做不了大事,但我对党的培养一直感恩在心,只要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哪怕是再小的事也要想方设法把它做好。

大陆师傅是这么说的,也正是这么做的。《今日佘山》报纸创办二十多年,他一直坚持做一名义务发行员,只要当天报纸一出版,就上邮局取报,然后分发给一些发行盲区的单位、住户和商户,让他们也能及时了解镇党委、镇政府的重点工作,了解镇内的社会新闻,关注传播正能量的好人好事。

桑榆非晚志运长,佘山脚下谱新篇。今年7月,陆品贵历时3年完成的新书《山脚下的那些事》在第四季诗漫佘山系列活动现场首发。这本书的选材视野不局限在有线广播,而是更着眼于佘山本土的人与事,包括当地的民俗文化以及逸闻轶事。书中收录了广播往事”“旧事重提”“传说新语三个篇章128篇文章。其中《凤凰山庙会》《摇俏船》《两只巨鳖》《冷水湾》《三百年的茶花》等优秀篇目,先后在《东方城乡报》《松江报》《松江档案》《今日佘山》等报刊上发表。为确保书中内容的准确性,陆品贵还补充采访了松江林场场长徐平和老干部邓国华、赵品龙、陆重建以及老教师盛祁筠等人。

佘山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一些本土文化面临失传。我要趁着自己身体尚好,脑子还清晰,把这些老故事挖掘出来,整理成文,既是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敬重,也是为了传承给更多的年轻人。陆品贵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