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精准治疗 提升生存质量
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开展首例鞘内镇痛泵植入术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记者 李天蔚)癌症患者常遭受剧烈疼痛折磨,影响患者生存意志的同时,也降低患者身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力。近期,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疼痛科专家开展院内首例鞘内泵植入术,通过植入给药泵,以更精准的方式,减轻患者痛苦,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质量。
今年46岁的薛女士8年前确诊为宫颈癌,随着病情推进,今年5月,薛女士出现剧烈癌痛,尤其是背部肿瘤转移压迫的部位。后期即使每天使用两种止痛类药物,依旧难以有效控制,影响休息的同时,大量使用药物的副作用也让她苦不堪言,同时还并发便秘、恶心呕吐、排尿困难等症状。为此,薛女士来到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疼痛科就诊。经过专业问诊评估和精心准备后,疼痛科主任余斌教授与团队成员一起,为薛女士实施了院内首例鞘内镇痛泵植入术(见右图)。
余斌介绍,鞘内镇痛泵植入术是通过微创手术将一个可储存镇痛药液的微量泵放置在皮下,并通过埋藏在皮下的导管将药液持续不断地输注到蛛网膜下腔,也就是脊髓的蛛网膜和软脊膜之间的间隙,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发挥镇痛作用。该技术是癌痛精准治疗、无痛康复的一种新尝试,将有助于完善医院癌痛患者治疗管理体系,帮助更多晚期癌痛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减少疾病引发的痛苦。
结果验证了首次尝试的正确。薛女士术后镇痛效果良好,疼痛评分量表显示其疼痛程度降至3分以下。而且,自鞘内镇痛泵植入后,经过三四天调试,薛女士每天仅需服吗啡2.2毫克即可达到满意镇痛效果,止痛类药物副作用明显减少。“鞘内镇痛泵的用药量,仅为静脉用药的百分之一,口服药量的三百分之一。”余斌介
绍,相比较其他镇痛方式,其镇痛效果更好,起效更快,副作用更小。且一次加药可维持3到6个月,也可方便患者长期控制疼痛。此外,患者还可以根据疼痛程度自主调节用药剂量,比如夜间出现爆发性疼痛,患者可以自控给药量,从而及时起到镇痛效果,体现“精准化舒适化医疗”理念。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