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引领动能澎湃 乐居家园幸福绵绵
——中山街道十年发展成就巡礼
商业街区
数据看变化
10年来,落户中山的企业数从2257户增长至6922户。
2021年,中山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97亿元,是2012年的46.5亿元的3.35倍;
实现税收收入26.9亿元,是2012年17.5亿元的1.54倍。
2021年,中山街道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9亿元,是2012年92.8亿元的1.17倍;
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4亿元,是2012年3.19亿元的3.57倍。
10年来,上市企业从2家增至16家。
街道绿地
□记者 梁锋
坚持以科创为驱动,中山街道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97亿元,是2012年的3.35倍。实现税收收入26.9亿元,是2012年的1.54倍;注重民生至上,中山街道打造中山“幸福里”,建设“15分钟生活圈”,让居民生活更幸福;延续府城文脉,中山街道打造云间粮仓文创园,大力宣传方塔园、袜子弄、松江二中等红色教育阵地,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
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中唯一的总部研发功能区,承载着松江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山街道在历史和现代的碰撞中,不断迸发出蓬勃的科创活力和创新的强大动能。今日之中山,正高质量推进“科创中山,乐居家园”建设,努力在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
科创驱动,打开产业发展新格局
这些天,上海福贝宠物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及高端食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现场热火朝天。该项目总投资逾4亿元,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额可达13亿元,年利税超1.5亿元。
这只是中山街道众多项目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山街道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吸引了一批“独角兽”“瞪羚”企业,激发了科创中山转型发展的新动能。巨人网络斥巨资打造IT家园航母,以飞科、健麾、波汇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加快推进。海尔智谷、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等科创园区建设有力,孵化出仙途科技等一批拥有全球领先技术的研发型企业,被誉为“科创样板间”。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见证着一片土地的崛起和蜕变。十年前,中山街道的产业发展并不占优势。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起源于2016年,中山街道启动了“十三五”规划,中山街道党工委提出“科创中山、乐居家园”的建设目标,实施“科创服务引领、产业经济倍增、城市品质提升、人民福祉改善、党员干部素质凝炼”五大行动计划,自此迎来了产业发展新格局。十年来,落户中山街道的企业数从2257户增长至6922户。截至2021年,位于中山街道的上市企业已有16家,实现年税收超11亿元,居全区前列。
为何这么多优质企业青睐中山街道?去年落户的上海瑞钼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时晓明道出了心声:“中山街道作为松江主城区门户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核心板块,拥有完备的招商引资政策,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这里有大批的先进制造业,汇聚了大量科创人才,这都为瑞钼特公司的入驻和未来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中山街道成为公司研发总部选址的最优选择。”
聚焦民生,居民幸福感不断“加码”
在不断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中山街道更加注重民生至上,坚持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同频共振,持续在民生领域全面发力,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终于盼来了!这样一改造,真是方便了不少!”近日,面向辖区老年人的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项目启动,居住环境“一户一案”量身定制,让老人们居家养老更安全、更舒适、更有品质。目前,16户老年人家庭已完成改造,预计年内将改造25户。
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拍摄证件照或生活照,周一、三、五上午为居民提供缝补、修伞、修鞋、切参、磨粉、清洗眼镜等便民服务……在中山“幸福里”,居民们的生活幸福感满满。中山“幸福里”融合了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青年中心、志愿服务中心、社区学校等阵地,还设有社区食堂、社区卫生服务站、老人日托点、图书阅览区、摄影工作室、幸福2小时便民服务角以及各类展示区等。据了解,从去年6月1日中山“幸福里”启用至今,参与各类活动的居民已达22万多人次。
此外,中山街道还努力为居民建设“15分钟生活圈”。健身步道、室内外健身点、休闲健身广场等体育场所数量大幅增长,街道的体育设施总面积达11.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平方米,不断满足市民对体育健身和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中山街道还在城市建设中留出公共文化空间,充分利用沿河、公园、商圈楼宇等区域,让城市满载文化气息,真正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十年间,中山街道新建人才公寓4708套、近18万平方米。十年间,中山街道动迁1460户,涉及4340套住房。目前,中山街道对符合加装电梯条件的小区全面启动意愿征询工作,已通过意愿征询的楼道有11个,其中6个已完成签约。“将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将造福群众作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着力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这是我们对群众的承诺。”中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中山街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不断补齐民生领域突出短板,用更为精细的治理措施打造乐居家园,让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文脉传承,打造文化传承标杆地
“东到华阳西跨塘”,说的便是松江自古以来最繁华的十里长街,也就是现在的中山路,这是松江府城历史文化风貌的重要承载区,唐代陀罗尼经幢、宋代兴圣教寺塔、元代谯楼、明代砖雕照壁、清代天妃宫都坐落于此。中山府城片区也是松江乃至上海历史最悠久、文物保护单位最集中、风貌建筑保护等级最高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更是中山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推进江南文化建设的基石。
近年来,中山街道把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以“科创、文创、体创”为定位打造的云间粮仓文创园,便是文化产业带中的一部分。云间粮仓西依通波塘,南傍人民河,是一方风水宝地,康熙皇帝两次下江南,都曾在此登岸。这里原是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陆续建造的粮食仓库及工厂,现在的百年粮仓修旧如旧,60余栋建筑根据自身特点被改造成功能不同的布局空间,有万国啤酒文化区、艺术展示互动区、科技创意办公区、沿岸生活休闲区、户外体育运动区等。一经落成,云间粮仓就成了网红打卡地。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中山街道启动府城历史风貌区保护改造利用,在城市更新中融入文化元素,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大力宣传方塔园、袜子弄、松江二中等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教育阵地,打造底蕴无限的府城文化和潜力无限的现代城市文明,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市民生活。
“文化是中山街道的一张‘金名片’,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特色文化资源。”中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亮点
绘就生态宜居美丽中山画卷
□记者 梁锋
“周围环境真是好!我们一家人常去五龙湖,在中央绿地上放风筝、晒太阳,居住在这里感到很舒适、很幸福。”家住中山街道上坤红树湾的俞先生说,这几年身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十年前,这番场景不能想象。
以绿色为发展的底色,十年间,中山街道不遗余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以松江新城国际生态商务区为例,商务区始终将“生态”与“低碳”作为发展的关键词,通过科学规划、低碳建设、精细管理等诸多手段,力争打造“创新、生态、宜居”的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区内新建建筑全部按照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并打造了五龙湖休闲公园、环河滨河景观及多处街头绿地,整体生态品质已达到较高水平。
在这里,无论是商业区、住宅区还是公园绿地,都体现了绿色生态的规划理念,秉持着“敬畏自然、尊重人文”的原则,五龙湖畔形成碧波蜿蜒、鸟语蝉鸣、绿树成荫的优质自然生态景观。绿地配套亲水木栈道、景观廊架、旱喷戏水等休憩设施,辅以高品质的夜景灯光设计,同时结合河道水质监测、环境监测、多媒体展示等智慧建设内容,营造形式多样、体验丰富的“城市绿肺”。
驱车行驶在G60文翔路匝道周边,仿佛走进了一幅壮阔的多彩油画。车驰于黑色柏油马路上,道路中间隔离带是绿色的常青灌木;道路两旁是宽阔的人行道,点缀有玉兰、海棠、梧桐等行道树;道路外侧是小区民宅,或高或低的黄墙红顶建筑,和谐美观……
十年来,中山街道共拆除违法建筑42万平方米。原本杂乱无章的区域经过清拆整治后通过精细规划建设华丽转身,10万平方米的月季花海缤纷盛放,精心打造的月季小镇“月月有花,季季有景”,成为深受居民和科创人才喜爱的乐活空间。
为更好地美化利用整治后的土地,中山街道提出“五清、五化、五不”城市品质标准。“五清”即清理到期合同、清退不规范租赁、清拆违法违规企业、清除无证经营、清洁市容环境;“五化”即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文化;“五不”即垃圾不暴露、黄土不裸露、空地不抛荒、管线不乱架、路面不乱挖。
道路变身为美丽街区,近年来,中山街道共建成各类绿地14幅,完成街角绿化改造40处,完成道路整体改造提升9条。在文翔路、茸梅路、松江新城国际生态商务区和府城风貌区等板块,因地制宜利用街角空地、背街小巷精心打造口袋公园、转角花园、邮票绿地,“处处有绿、步步见景”,为居民绿色健康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中山街道以打造精品的态势,“内外兼修”提升城市品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
创新“活水”浇灌出累累产业硕果
□记者 梁锋
这些天,位于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的恒瑞源正(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研发技术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试验。恒瑞源正(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实体瘤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相关产品开发的生物医药企业,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抗原自体免疫细胞注射液(MASCT-I)”已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试验批件,正在开展注册Ⅱ期临床试验研究。
生物医药行业顶尖企业恒瑞源正的落户,是诸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企业扎根中山街道发展的缩影。十年来,飞科、欣诺、中联重科等一大批行业精英企业在中山发展壮大。2021年,中山街道全年招商户数为1602户,民营经济税收达22.29亿元。2021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总部研发功能区举行集中签约仪式,29个优质项目签约总投资达63.12亿元;海尔智谷产业园入驻企业集中签约,16家行业精英企业落户产业园。
作为中山街道产业经济发展的地标,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汇集了一大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分析检测、医疗器械、节能环保等行业的顶尖企业。然而,多年前,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所在区域是外省市企业家投资建造的生产、办公基地。彼时,传统制造业面临挑战,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导致厂房闲置。2016年上半年,松江区政府引进清华科技园建设运营方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并携手临港集团回购这片闲置厂房,共同建设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
经过六年的发展,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已有6家企业入选清华科技园培育上市企业的“钻石计划”,涌现出创蓝云智、英众科技、仙途智能、银浆科技、芯涛微电子等一批准独角兽企业。截至目前,园区已集聚上市公司区域总部六家、新三板上市公司两家、上海股权交易中心科创板企业一家,研发总部集聚功能日益凸显。在这里,科创要素不断汇聚,闲置厂房蜕变成了“科创样板间”,传统制造业变成了“产业新高地”。
十年来,中山街道一直坚持科创引领,立足区位优势,把握机遇、借势借力,推动创新发展、高效发展,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源动力,大力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原始创新投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助力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2021年,街道有67家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含复评),新增市、区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新申请专精特新企业28家。
与此同时,推动构建五龙湖产融生态圈,以引进“金融服务型、总部办公型、商业旗舰型、品牌运营型、特色楼宇型”五型经济为重点,提高区域经济活力,推动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已引入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公司12家,以及云泽旗下16支产业基金、长三角G60成果转化基金。此外,中山街道不断提升产业园区能级,优化完善主题园区、特色楼宇、产业集群发展政策,辖区内12大主题园区初步形成了以生物医药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和检验检测行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十年磨一剑,中山街道产业经济迎来蝶变。据统计,2021年中山街道完成税收总额约26.9亿元,是2012年17.5亿元的1.54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109亿元,是2012年92.8亿元的1.17倍;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约11.4亿元,是2012年3.19亿元的3.57倍。
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
方塔
中山幸福里
美丽的生态环境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