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五版:特别策划
2022年09月20日

母城焕新 向美而行 打造有烟火气的高品质宜居地

——岳阳街道十年发展成就巡礼

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

 

数据看变化

 

2021年,岳阳街道地区生产总值34.8亿元,是2012年的2.16倍;2021 年岳阳街道第三产业销售收入29.78亿元,是2012年的1.15倍。

 

2021年实现税收8.88亿元,是2012年的1.59倍;2021年地方财政收入2.79亿元,是2012年的1.56倍。

 

2021年民营企业总数5155户,是2012年的2.59倍;2021年实现民营税收5.32亿元,是2012年的1.53倍。

 

思鲈园

 

□记者  李爽

  

聚焦创新发展,助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重焕老街烟火气;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绘就人文生态、美丽宜居新图景;切实改善居民生活品质,让居民在家门口乐享品质生活……十年来,岳阳街道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一个目标、三大举措”发展战略布局,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出发,立足岳阳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努力打造“千年古岳阳,魅力新家园”,将古韵深厚的岳阳建设为烟火繁华、美丽宜居的向往之地。

 

繁荣社区商业  创新驱动成就品质发展

 

从G60高速公路松江出入口一路驶来,平高广场与中山中路商圈交相辉映,街巷间人流穿梭,市井烟火蒸腾而上。短短十年间,岳阳街道多措并举打造全时多元品质社区商业体系,大力繁荣社区商业,“烟火里的岳阳”日新月异,重焕新颜。

2017年落成开业的平高广场业态完善、羽翼已丰;2021年开业的乐都商业广场服务社区、人气渐长;文峰商业广场和六六广场商业综合体正加快建设……伴随着商圈业态的焕新,岳阳街道设法打通中山中路特色商业“血脉”,培育本土老字号品牌集聚、生活服务便民、商文旅融合的特色商业街区,能够引领高品质生活和辐射松江新城的商业新增长极初具雏形。

自唐置华亭县至今,岳阳街道所辖区域始终是城市的中心。面临松江新城建设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如何扬己所长,引得“金凤凰”纷至沓来?岳阳街道坚持主动对接、精准服务,摸清企业痛点堵点,帮助解决难题,打造安商、稳商的优质营商环境,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平时常来往,有事帮得上,扎根在岳阳,真的可靠又舒心!”2015年,上海朗迈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岳阳街道,7年的默契合作与飞速发展让公司副总经理吕振杰感触颇深,信心满满。“很多最新的政策利好,我们还没想到,街道的‘店小二’们就已经帮我们考虑到了。”吕振杰感慨道,多亏了“店小二”们跨前跑腿,企业才有更多精力去研发经营,以创新驱动更加优质高效的发展。

和朗迈医疗一样,近年来,飞繁电子、国林汇泰、盟泽商贸等一大批研发型、科创型企业先后入驻岳阳,优质企业为辖区发展提供了优质动能,带动了岳阳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十年来,岳阳街道已入驻民营企业1186家,是2012年的2.55倍,集聚和培育上市挂牌企业9家(Q板)、高新企业认定数79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岳阳地区民营经济税收十年间平均环比增长5.34%。

 

加快城市更新  绣出宜居乐享新画卷

 

青砖白墙、木纹交错,尽显秀美的建筑外观与古色古香的醉白池隔河相望,沿梅园路一带风景整洁秀丽,墙绘古韵悠长……今年9月,市民们期待已久的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原本农夹居、脏乱差的老地块涅槃成为艺术氛围浓厚的文化新地标,也弥补了岳阳街道的公共服务短板。

一直以来,岳阳街道把加快城市更新作为回应群众关切的实际行动,把破解公共服务资源不足的难题作为工作重点,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强的合力实实在在补短板、抓推进,着力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用绣花的功夫雕琢出岳阳的宜人美景。

为了进一步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岳阳街道对梅园路、人民路一带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围绕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打造人民路高品质美丽街区。多年来,岳阳街道努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庙前街、华亭老街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市容市貌持续向好,成功创建“上海市无违建示范街道”。如今,行走在岳阳街巷,底蕴深厚的人文氛围与老底子焕新的城市美景处处折射出十年来的巨变。

老城不老,面貌日新。自2016年以来,岳阳街道大力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已顺利完成44个地块近3200户居民的动迁解困和29个老旧街坊187万平方米的综合改造,占全区老旧街坊改造总面积的65%,受益居民近2.4万户。“新搬进来的房子地段好,还有电梯,出门做啥都方便。”今年3月,88岁的唐银坤和老伴一起搬进松岳名都的新房。回到自幼生活的地方,老人感觉“生活舒适便利了太多”。近年来,岳阳街道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拿出城区黄金地段用于动迁安置,先后建成汇民轩、天汇佳园、庐秀新苑、龙潭南苑、松岳名都等条件优越的安置房,让“老岳阳”不离乡土,新住户舒心安住。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我们也注重保护、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传统,为松江延续文脉,留住乡愁。”岳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在打造顾绣传习基地,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焕新生的同时,岳阳街道重点围绕中山中路沿线“一园一庙”“两馆两寺”等丰富的人文、民俗、宗教资源,穿珠成串,打造“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又空间集聚、优势互补的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可阅读,街区宜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生活在岳阳,感觉恬淡又幸福。”两年前刚刚搬来岳阳的新松江人李女士这样描述居住感受。

 

完善公共服务  谱写安居共治新乐章

 

2021年6月,总面积2343平方米、可供300多人同时就餐的岳阳社区食堂在原招商市场二楼开业,家住荣乐居民区的张萍和邻居们很快就成了食堂常客。“菜色多,滋味好,一家三口吃一顿下来才30多元,我们老人还有补贴,邻里街坊都爱吃!”在张萍看来,除了方便老人就餐,社区食堂也为不常开伙的社区居民,特别是双职工家庭带来了极大便利。在老年人口占比较高,纯老家庭所占比重接近半数的岳阳街道,社区食堂凭借高性价比和优质服务,很快“声名远播”。与此同时,岳阳街道还依托社区食堂先后在各居民区设立了22个为老助餐点,并将在街道的南、中、北建立全覆盖的老年人送餐服务体系,让社区老人不愁“就餐难”。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十年来,岳阳街道以社区为基层支点,以绣花功夫创新社会治理,依托“家+睦邻”社区治理品牌,形成“长桥娘家人”“蒋泾红管家”等各具特色的社区自治项目26个,将家庭与楼组,楼组与小区,社区单位、社会组织与社区,社区与街区等联结起来,打造敦亲睦邻、协同善治社区治理新舞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一网通办”工作实现全年无休,年均受理事项14万余件,并通过“老吾老”“桥计划”等项目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此外,岳阳街道坚持以社区养老为中心,不断探索和创新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让老人在社区即可享受优质养老服务。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十年来,岳阳街道始终坚持听民意、解民需,12345工单实际解决率达到90%以上、市民满意率超85%。辖区水环境明显改观,精心打造的方舟园、菜花泾、景德路、白洋4处景观河道深得周边居民喜欢。有序推进雨污水混接改造。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区前列,并获得第一批“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称号,“美丽街区”“美丽家园”“美丽商圈”建设成效显著。此外,加快构建“雪亮工程”、智能安防等基层立体化防控网络。岳阳街道还建立起以居民为主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共同织密群防群治守护网。在常态化平安巡防和数字化技防加持下,岳阳地区的报警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综合治理让人民群众共享和谐家园,平安建设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线,带给群众满满的安全感。

 

创新亮点

 

“红色引擎”驱动社会治理  凝聚合力共建幸福岳阳

 

□记者  李爽

 

鹿都商圈居商联动的“圆台面”党课,各类活动精彩纷呈的红领汇党群服务久汇站,从蒋泾到荣乐、龙兴到西林塔,星火燎原般发展的“红领物业”……近年来,岳阳街道围绕“红领汇”建设的党群阵地体系日臻完善。遍地开花的“红领汇”元素将红色引擎的动能充分融入基层治理,带动区域单位、商圈成员及居民区的广大党员群众,创新探索“党建联盟共同体”等共治机制,探索开展美丽街区、美丽商圈、美丽家园建设,打造幸福和美社区,提升居民获得感。

“每次路过,都有惊喜!”人乐小区居民徐女士平日没事便习惯带着孩子来久汇大厦一楼转一转,这里无所不在的红色元素、丰富多彩的党群活动让她印象尤为深刻。近年来,岳阳街道通过党建引领,持续深化为民服务效能,以项目化形式有效联动党建“融合日”、党建“微心愿”、党建“大篷车”和党建“满天星”等特色品牌,精心开辟“党建+文化”“党建+人才”“党建+经济”“党建+商圈”“党建+便民”等阵地点位,将群众参与、为民服务与党建融合,无处不在的红色力量大大提升了社区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每天在这边工作,我对这条路也充满了感情。”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松江分中心党支部党员小陆说,自加入岳阳街道“党建联盟共同体”以来,她和人民路岳阳段沿线各企业单位的党员们一样,依托“红领网格”等平台积极参与到扶贫帮困、维护市容等社区自治行动中来,在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加深了与社区居民的情谊。在主动跨前优化便民服务的同时,他们也亲身参与、亲眼见证着眼前这片街区日益整洁、风貌一新。

岳阳街道老旧零星公房众多,房屋属性杂、基础条件差,治理难度居高不下,居民困扰不断。针对这些痛点问题,街道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以多方聚力的“红领物业”模式和横向共治的“楼组党建”体系为支点,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与居民自治共治良性互动的城市基层党建岳阳新路径。2018年,蒋泾零星公房试点物业归并成功破局。在蒋泾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岳阳街道创新建立“红领物业”,通过党建引领,在物业公司、业委会等社区一线组织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红色团队,变“三驾马车”为“四轮驱动”,多方联动聚合力,与民共议解难题。原本零散难管的零星公房扎紧了“篱笆”,居民们的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岳阳街道将“家+睦邻”顶层设计与“楼组党建”基层实践相结合,在各居民区党组织划分楼组党小组,结合“双报到、双报告”制度打造党员楼组长队伍,将党组织建在楼组内。党员楼组长们跨前服务,密切联系楼组群众,牵头挂牌建设一批“书香”“书画”“平安”“绿色”等特色楼组,成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亮丽风景线。“楼组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阵地虽小,个中‘天地’却大!”各展所长的党员楼组长们嵌入社区治理一线,尽己所能服务群众,收获好评无数。

从商圈内的“茸城e家”暖心驿站到亮点迭出的党群服务品牌,从敢啃旧城改造的“硬骨头”到用“一街坊一方案”打造旧改精品,从设立党员责任区到开展“红鹰行动”,从社区议事会机制到“红领物业”全覆盖……近年来,岳阳街道的红色阵地纵深发展,为民服务百花齐放,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和谐共建的氛围深入社会肌理,其背后一以贯之的还是党建引领带来的磅礴动能。岳阳街道始终秉持实干精神和创新思维,坚持以红色引擎驱动模式创新,自我加压、敢于领题、勇于破题,通过党群平台解决党员、居民、企业职工等各类人群的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推动党建引领区域自治共治落实落地,用心打造幸福和美的魅力岳阳。

 

用绣花功夫打造“家门口”诗意栖居地

 

□记者  李爽

 

家住岳阳街道北九峰小区的居民陈隆谈起一家人的生活时感慨道:“住在岳阳,购物锻炼、社区食堂、休闲娱乐、就医求学……日常的生活需求,走上几步路就都满足了,幸福指数非常高!”由于这里轨交、有轨电车、公交三级交通网络集聚,无论去哪儿都很方便,陈隆家的小汽车不知不觉间已闲置了许久。

陈隆一家人的经历是岳阳街道众多居民生活的缩影。无论是攻坚“老、小、旧、远”等旧街坊改造难点问题,还是落实“家门口的公园”“长者食堂”等高质量惠民工程,岳阳街道始终秉承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十年来,街道“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愿景正从梦想一步步成为现实。

街道所辖总面积不过5.8平方公里,如何让市民在家门口更好地享受更加贴心的社区服务?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街道始终坚持把最好的地段用于动迁安置房项目,最多的资金用于民生项目,最优的资源用于供给居民,最多的精力用于服务居民,积极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用绣花功夫打造“家门口”的诗意栖居地。

旧房焕新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基础。面对大部分小区街坊建于1996年前,承担着全区65%旧街坊改造任务的现实情况,岳阳街道按照“打通平安通道、实现雨污分流、修缮老旧建筑、换上房屋新装、体现传统风貌”的工作思路,坚持“一街坊一方案”,打造出了独具岳阳街道特色的旧改精品。针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老旧小区加梯工作,岳阳街道主动对接,挂图作战,加快推进松石苑、荣乐、西林南路等小区加梯工作,越来越多的住宅小区楼道启动加梯征询或顺利签约,让居民生活更便捷。

与此同时,岳阳街道始终坚持传统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建设全民健身绿地,实现空间资源、历史文脉和休闲娱乐的有机融合。通过合理规划布局,绵延3公里的通波塘岳阳段融入“老水厂”这一地标元素,“长”出了一座街心花园和一条蔚蓝色的健身步道,岳阳休闲广场、民乐花园、人乐花园等一批公共绿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展现老城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形成了道路可阅读的美丽风景线。

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岳阳街道,社区老人的所需所盼始终是街道关注的重点。在发挥“社区长者食堂”作用、悉心为老助餐的同时,岳阳街道坚持以社区养老为核心,创新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以前的浴缸占地方多也不好用,老人跨进跨出很不安全,如今改成了淋浴房,还加了把手、浴凳,各方面细节都考虑到了。”去年,家住凤凰小区的赵阿姨通过社区量身订制的居家环境适老改造套餐将自家浴室改造,如今,她直言洗澡已然变成了“享受”。在积极推动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同时,岳阳街道大力推广无障碍坡道、楼道扶手等适老化设施的改造,并更新了老年活动室等社区养老基础设施,让更多老年人舒适、惬意地安享幸福晚年。

 

街道街景 

 

有轨电车从荣乐路驶过

 

松江区中心医院

 

美丽的岳阳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