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五版:特别策划
2022年10月12日

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科创引领宜居家园

——佘山镇十年发展成就巡礼

沪上之巅

 

数据看变化

 

2021年,佘山镇实现财政总收入22.7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26亿元,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29.23亿元,分别比2016年增长28.3%、51.3%和48.3%。

 

佘山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31058元增长到2021年的46920元,年均增长8.6%。

 

佘山镇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11.06%,至2021年的21.83%,十年来翻了一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2012年的27.2% ,至2021年的35.9%,增幅近32%。

 

通波塘(佘山段)

 

□记者  宋崇

 

从“建设上海最具魅力的旅游度假胜地”到“建设绿色生态的现代化新佘山”,再到“高质量建设绿色、科创、宜居的现代化新佘山”,党的十八大以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佘山镇一步步将全镇发展置于松江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中进行综合考量。坚持科创龙头引领,2021年,全镇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29.23亿元,是2012年的1.7倍,实现财政总收入22.76亿元,是2012年的1.54倍;坚持文旅深度融合,2019年,游客接待总数达1015.5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坚持民生服务优化,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31058元增长到2021年的46920元,年均增长8.6%。

十年来,在打造“科创智造高地、旅游休闲高地、魅力宜居高地”的道路上,佘山镇不断探索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城乡一体、文化传承、绿色智慧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科创龙头引领  书写提质增效新篇章

 

今年2月,落户于G60佘山智造园的德资企业冯阿登纳真空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的新厂房刚建成,就拿下一笔3.5亿元的订单。“立足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我们实现了稳链降本,企业发展蒸蒸日上,今年我们已经纳税5350万元。”冯阿登纳相关负责人表示。

几年前,G60佘山智造园还是一块“零”税收、“零”产出的闲置工业用地。佘山镇因地制宜谋篇布局,通过高标准、前瞻性的设计,将这块83亩的工业用地建设成如今拥有7.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吸引了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航天智造(上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神沃电子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企业纷至沓来。预计2022年,园区税收将超过1亿元。

近年来,佘山镇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发展动能大幅加强,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创新动力持续增强。2021年,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22.7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26亿元,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29.23亿元,分别比2016年增长28.3%、51.3%和48.3%,经济实力从全区中游到“第一梯队”,这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这个至关重要的“动力源”。

2018年7月,松江区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签约合作建设中科院重大科研平台国家战略项目“G60脑智科创基地”,临港国家实验室和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落户佘山镇,整建制引进德国顶尖科研团队建设7T实验室,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脑科学与智能领域新高地。2019年9月,位于佘山高新科技园内的G60佘山智造园开工建设,总投资近4亿元,占地83亩,总建筑面积近7.3万平方米。2021年6月开园以来,园区已引入航天智造、冯阿登纳、亚萨合莱保安系统(上海)有限公司等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被评为松江区优秀产业园区,成为佘山经济又一强劲增长点。

 

文旅深化融合  开启绿色发展新征程

 

周末的清晨,在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环山路上,几名市民正在晨练。“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极好,是真正的森林氧吧。近几年,这里还修缮了上山的步道和环山的骑行道,不论是在此休闲健身还是居住,都是非常惬意的。”市民何先生说。

佘山是“沪上之巅”,佘山镇有着“中国美丽宜居小镇”的美誉,自然生态资源禀赋优越,文旅资源集约丰富。佘山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提高文旅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为乡村振兴助力。

青山绿水是佘山的亮丽底色。佘山镇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11.06%,至2016年的14.28%,再到2021年的21.83%,十年来翻了一番,稳居松江第一;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2012年的27.2%,至2017年的31%,再到2021年的35.9%,平均五年增长率为15%。5700余亩青松生态廊道、400余亩高速生态廊道、2425亩生态公益林逐步建成,满目葱绿令人心旷神怡。2017年至今,佘山镇全面开展河道整治61条(段),通过截污纳管、雨污混接改造、畜禽养殖退养等措施,结合河道水生态修复、增加曝气装置等手段,于2020年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形成一批以山前河、八曲塘、三界址村江、天马中心港等为代表的星级河道。六万步港、西九曲江、南横泾村江等一批黑臭河道“变身”为集防洪、排涝、生态、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景观河道,打造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秀丽风光。

十年来,佘山镇始终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以“白色稻米、粉色桃园、黄色油菜、绿色生态旅游”为主的“四色”特色农业经济,充分发掘佘山大米等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十年内带动28户家庭农场、4家合作社每亩收入增加360元,增幅达8%。同时,佘山镇充分发掘横山村、新镇村两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历史文脉,依托周边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蓝精灵乐园、天马高尔夫球场等文旅资源和山林资源,导入与之相适应的产业业态,将其打造成为集休闲度假、生态农业、产业支撑、文化体育于一体的复合型美丽乡村,成为松江颇具特色的全新网红打卡地。

 

民生服务优化  绘就均衡发展新画卷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佘山镇积极做好各项民生工作,推进惠民利民政策落地生效。动迁安居工程有序推进,相继开展天马城中村、凤凰中心村、陈坊杨溇村危房等地块动迁,先后完成秋潭苑、榆叶苑、梧桐苑、银杏苑等8个安置小区建设。市容景观更具亮点,提档升级店招店牌600余块;建立“巡查、发现、处置”的闭环联动机制,将建筑垃圾清运车辆、日常清扫保洁车辆等纳入GPS定位监管系统,垃圾“偷乱倒”、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大幅改善。

在社会保障方面,佘山镇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参保,落实社会救助帮扶机制,确保帮困对象广覆盖、不遗漏、少重复,残疾人社会保障率达100%;持续导入优质教育资源,新建江秋幼儿园、佘山外国语实验学校、常青藤幼儿园等一批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学校;医疗资源不断优化,中山医院佘山院区建成使用,成功创建“上海市老年护理示范病区”;为老服务取得新成效,在佘北大居新建4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完成天马老年活动室规范化改造,推出“点心阁”便民就餐工程和为老送餐公益服务,开展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社区居家服务。

同时,佘山镇不断深入践行群众文化,挖掘培育了一批具有“江南文化”内涵的品牌项目,打造具有鲜明佘山特色的文化名片。“文旅四季”品牌项目依托春季游园花神会、夏季水蜜桃文化节、秋季稻香读书节、冬季跨年送大戏,将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与文明实践相交融,为群众送上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包括“书画之韵”“手工之韵”“戏曲之韵”“器乐之韵”“舞美之韵”的“江南五韵”系列活动,收集各类本土特色群众文化作品162件,并在线上展示;“诗漫佘山”系列活动包括读书交流会、诗歌分享会、采风活动,推出诗歌散文作品集《高度》和《青山沐诗》,被评为松江区域特色文旅项目……缤纷多彩的文艺活动,以佘山镇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为市民带来贴近生活的美学体验,营造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创新亮点

 

佘山高新科技园高标准打造产业园区新标杆

 

□记者  宋崇

 

眼下,佘山高新科技园正紧紧围绕“高品质、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低污染、低能耗”的功能定位,致力于打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生物技术新高地、国内一流生物医药创新要素集聚区、前沿生物器械材料新兴技术示范区、长三角生物智能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在这里,科创的底蕴更加厚实、科创的领域更加广阔、科创的底气更为充足,科创要素流淌在每一寸生机勃勃的土地上。

这些天,在佘山高新科技园G60佘山智造园内,冯阿登纳真空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企业的员工正在忙碌着。这家企业自从2021年进驻园区后,凭借超过50年的电子束工艺经验以及40余年的磁控管技术能力,成为薄膜光伏领域玻璃镀膜系统和设备的领先供应商之一。

佘山高新科技园规划面积7310亩,是G60科创走廊“一廊九区”产业规划的重要承载区。园区集聚了上海艾深斯科技有限公司、冯阿登纳、亚萨合莱等一批国家战略的头部项目和先进智造企业。

多年前,园区还是另一番模样,传统制造业面临挑战,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导致大片厂房闲置。2018年11月,佘山镇完成高新科技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园区二次开发。2021年制定佘山高新科技园目标区域开发方案,加快实施目标地块土地收储,对低效产出用地腾笼换鸟。

在硬件上,园区近年来不断在道路改造、景观提升、环境美化上下功夫,将“实事”落到实处。2015年起,佘山镇对佘山高新科技园内勋业路、昌业路等主要道路完成中修及雨污管网改造,并实施道路亮灯工程,提升道路绿化、建设人行步道,在河道两侧建设绿色廊道。同时,实施架空线入地工程,不断完善基础硬件设施,提升园区营商环境。

对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6+X”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园区精准把握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于2019年启动并建设G60佘山智造园,充分利用G60脑智科创基地的溢出效应,结合全员招商机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如今,佘山高新科技园有700多家企业,引进德国顶尖科研团队建设7T实验室,临港国家实验室和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落户,全面启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生物技术新高地建设,聚焦生物医药、生物新材料、生物人工智能三大产业,经济发展的“科创基因”显著强化。以G60脑智科创基地为重要抓手,加快“脑中心”建设,打造辐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脑科学和生物医药百亿级产业集群。同时,切实完善对企服务体制机制,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生态,落实领导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建立佘山镇中小企业服务专员机制,覆盖全镇600余家重点中小企业,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佘山高新科技园只是佘山镇“以科创带动发展”的一个缩影,十年来,贵研中希(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达巧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仪达空调有限公司、上海友邦电气(集团)股份公司等一大批行业精英企业在佘山镇发展壮大。2021年,佘山全年招商户数为1601户,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22.76亿元。未来,佘山镇将继续坚持“从科创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思路,将科创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佘山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紧盯“四源”强治理  多措并举守平安

 

□记者  宋崇

 

佘山镇辖区旅游景点多,大型社区多,车流、人流量大,社会治理任务繁重。近年来,佘山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部署,创新推动人源、房源、车源、乱源“四源”治理系统工程,开创了平安建设新局面,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抓人源,做细压实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佘山镇通过“错时工作、集中突击、逐一排摸”等方法,强化“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并通过建立和填写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人户分离和租赁房屋等各种登记台账,提高“两个实有”数据的精确度。

近年来,佘山镇积极引导居民参与自治共治,推进“基层党建活力圈、社区生活服务圈、网格化赋能管理圈”三圈并轨融合,以基层党组织为支点,让居民在参与自治中形成正反馈。同时,在重复信访、动迁历史遗留问题、农民集中居住、杨溇危房安置等方面,成功化解33项信访矛盾;调处各类纠纷案件434起。

 

管房源,分类施策找准治管切入点

对于本镇动迁安置小区,佘山镇发挥“熟人社会”优势,积极引导有声望的老党员、受人尊敬的乡贤长者参与社区建设。对于佘北大居这种大型人口导入社区,镇党委、政府不断增强大居自治力量,搭建了“1+10+4”组织架构,即1个大居党委、10个居委会(筹备组)、4个分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党群服务、城市运行管理、社会事务受理服务),推动实现“大居事不出大居”的工作目标。

对于出租房、外居中心、工业厂房,按照“谁出租、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属地村居掌握底数、实时更新人口动态,同时加大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对三个工业园区,强化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镇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网格巡查、注重分类监管整治。

对于以纳米魔幻城为代表的类住宅,佘山镇专门组建管理办公室,功能定位参照居委会,营造自治共治氛围。

 

控车源,多元一体保障交通畅达

佘山镇及时发现交通堵点、突发聚焦点和安全隐患点,充分运用空中无人机定时巡查、景区内车流人流量数据同步更新报备、4名网格长每天巡查景区周边至少2次等方式,做到“巡查检查高效运转、问题隐患及时清零”,织密空间立体“监测网”。

在公安机关派驻警力的基础上,佘山镇叠加了平安志愿者、网格员、景点工作人员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的第三方保安公司等力量,协助做好指挥调度、秩序维护、人流疏导、交通组织等各项工作,打造群防群治“共同体”。

此外,景区所有停车场的实时情况更新至公共信息平台,平台通过导航软件将用户引导至低饱和度停车场,在重点卡口增设交通岗位、增加疏导警力,适时实行临时交通管控措施,采取疏导拦截、波次放行、单向循环等措施,避免出现大面积交通拥堵。

 

治乱源,主动出击净化社会环境

佘山镇整合辅警、特保、社会群防群治力量,实施显性用警、网格化布警,切实提升辖区场所日常管控实效,有效净化辖区治安环境。各行业主管单位主动跨前,坚持常态化问题排查,对行业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乱象进行标本兼治,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

与此同时,对辖区内各类违法犯罪“零容忍”,有力形成高压震慑态势,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G60佘山智造园

 

秋乐苑、秋雅苑

 

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

 

上海辰山植物园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