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城市走向开放前沿
——宣城着力构建多式联运大通道
近年来,宣城市深度参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内引外联、持续发力,加快形成海铁、水水、公水多形式的联运体系,有效破解有区位优势无综合交通优势的困境,一个内陆开放新高地呼之欲出。今年1-8月,宣城市进出口实现22.9亿美元,同比增长29.6%,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5个百分点,总量、增幅分列全省第6位、第4位。
宣城市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把“出海口”搬到“家门口”。今年初,宣城—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开通,由此改变了以往企业通过汽车运输到宁波舟山港出口的运输方式,企业国内段的运输成本下降三分之一,且运行时间大大压缩。这是去年以来宣城市政府与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实行战略合作收获的一大成果。根据去年5月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物流枢纽建设、多式联运业务开展以及海港服务引入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中部双向互济发展新格局。截至9月底,班列运行累计完成7574标箱,降低运输成本1000-1500元/标箱,已服务121家企业,其中,宣城市企业81家,外市企业40家。特别是上海疫情暴发期间,宣城—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的先行开通犹如及时雨,有效解决了近80家企业出海不畅的大难题。
海铁联运的一揽子行动也由此展开。随着宣城海铁联运业务的拓展、集装箱量的快速增长,宁波舟山港宣城国际陆港已于9月份全面启动建设,该项目的实施,将使宣城市内陆港变成真正具有“始发港”“目的港”功能的港口,实现“港务、关务、船务”功能前移,为企业提供“门到港”一站式服务。打造国际物流产业园也进入下一步工作日程,该园将依托现有铁路场站、物流基地、国际陆港等平台载体,谋划打造集物流仓储、提还箱、拼箱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物流产业园区,并与宣城综保区项目、宣州港协同联动,打造立体物流运输体系,将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助力产业发展。目前园区片区规划已批复,正在着手土地报批、征收等前期工作。
持续深化水水联运,把“古水道”变成“新航道”。水阳江是宣城市的主干河流,作为自古以来的皖东南“黄金水道”,现在发挥着更大的“动脉”作用,水水中转业务蓬勃开展,通过定埠港、芜湖港水水中转出运货物,较公路运输降低成本500-2000元/标箱。宣城市高标准进行水阳江航道整治,按照Ⅲ级水深、Ⅳ级断面航道标准,通过“上游建码头、中游建船闸、下游航道疏浚”,完成了水阳江航道整治、新建船闸、改建桥梁等工程,实现水阳江24小时通航,为宣城市西连长江、东接太湖,与长三角地区水路无缝衔接提供了水路保障。同时,为做大水水联运文章,宣城市加快宣州港、宣城综保区项目及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推动“区港”联动,实现功能联动、信息联动、营运联动,集聚发展高端临港产业,形成具有较强示范作用和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发展示范区。目前,宣城市综保区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区内跨境电商监管作业场所、保税仓库已完成基础设施,宣州港二期已建成集装箱堆场和完成基础吊装设施改造,正在开展集装箱运输业务前期准备工作。定埠港作为“一地六县”合作区及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的核心区域,服务区内众多企业。宣城市正在推进定埠港提档升级,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建设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加快推进定埠港区域性航运枢纽和水运大通道建设,并依托现有产业和内外贸业务,加快建设临港园区,发展临港经济,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目前定埠港已开通外贸集装箱货运。
积极拓宽公水联运,把“安吉港”用作“上海港”。近年来,宣城市主动同浙江省的安吉上港集团对接合作,依托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平台,与上港集团建立常态化对接联系及服务企业机制,借力安吉港强化与上海港联系,发展公水联运业务,加快融入长三角多式联运发展体系。去年,宣城市通过安吉港陆水联运近4000标箱,实现运输成本比“上海港”降低500-1500元/标箱。今年8月,引进杭州卓远国际入驻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实现保税物流中心与安吉港联通无缝对接,进一步提高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仓库使用率和货物周转率。同时,充分发挥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和跨境电商综试区的政策叠加优势,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助力保税进口业务扩面提质,补齐宣城市进口短板。
摘自《宣城日报》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