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是元代山水画的发源地”
——人文松江“说乎”大讲堂开讲
受访者供图
□记者 王颖斐
11月19日,人文松江“说乎”大讲堂在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云间书房(见右图)举办了首场讲座。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美术史专家徐建融以《松江——元代山水画的发祥地》为题讲述了松江这一钟灵毓秀的人文之乡与元代山水画、书画名家之间的渊源。
元代松江吸引书画家发展交游
“松江是元代山水画的发源地。”在讲座中,徐建融讲述了元代松江作为区域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吸引了曹知白、顾阿瑛、倪云林等书画家在此地发展交游的历史。
曹知白(1272~1355)为华亭人,元初曾向当局献策修治吴淞江有功,被荐任昆山县学教谕。不久辞归家园,钻研《周易》、老庄、诗文、书画。“这里的‘昆山’,应为松江的小昆山。”徐建融说,曹知白常常“招邀文人胜士,终日逍遥于嘉花美木、清泉翠石间,论文赋诗,挥麈谈玄,援琴雅歌,觞咏无算,风流文采,不减古人”,组织起一个文艺沙龙,一时名声大噪,与无锡倪云林、昆山顾阿瑛相埒而成鼎足之势,对推动当时浙西文艺的活跃,尤其是吸引外籍路过或流寓松江的艺术家共同参与地方的文艺活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赵孟頫、邓文肃、虞文靖、黄公望、倪云林、杨维桢、王冕等,都曾是他私家园林的座上客。”徐建融说。
“众所周知,山水是中国画的大宗。但汉晋唐的绘画史,以人物道释为重头,山水才刚刚萌芽;两宋的绘画史,山水虽然压倒人物而标程百代,但并不是独大而是与花鸟分庭抗礼。”徐建融说,山水真正成为中国画的大宗,是从元代开始,并以松江为渊薮而发祥的。
倪云林在松江“由雅入俗”
“对于元末明初书画家倪云林而言,游食四方、入乡随俗、回归书画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而使他的艺术思想发生由雅入俗转变的,正是由于松江的地理人文。”徐建融说,倪云林在松江完成了他人生阶段的转换。
“大约从1352年开始,由于种种原因,倪云林的家境急剧败落,于是他干脆散尽家财,于五湖三泖间飘荡20余年,其中到的最多的地方,便是松江和吴江,即《明史》等多种文献所载的‘往来震泽、三泖间’。”徐建融说,倪云林在最后的20年里,到过的地方有宜兴、常州、吴江、苏州、松江、嘉兴、湖州等地。“那么,为什么众多文献不约而同地单取松江、吴江两地呢?显然,吴江是因为他的亲友最多,而松江则于他文化上的意义更大。”在翻阅了大量史料后,徐建融得出上述结论。
徐建融说,倪云林的另一件作品《竹石霜柯图》,画面上自题:“十一月一日灯下戏写竹石霜柯并题五言:久客令人厌,为生只自怜。每书空咄咄,聊偃腹便便。野竹寒烟外,霜柯夕照边。五湖风月逈,好在转渔船。云林子。”此画应该也是他在松江所作,只是不知具体的年份,上方有钱惟善、杨维桢的题诗,而钱惟善、杨维桢长期寓居松江。钱惟善题诗:“去年溪上泊轻舟,笑弄沧波狎海沤。云去楼空无此客,寒林留得数竿秋。”杨维桢题诗:“懒瓒先生懒下楼,先生避俗避如仇。自言写此三株树,清閟斋中笔已投。”这都说明倪云林孤傲不合世俗的行为只是当年在清閟阁中的孤芳自赏,而今沦落江湖就不能再一味地清高绝俗了。“今天,美术史的研究大多把倪云林看作是一名清高绝俗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包括他的人品和画品;然而,从他在松江时所作的这两幅作品,可见他完全已经放下了清閟阁时期的‘架子’,已经入乡随俗地‘变雅入俗’了。这是倪云林人生、艺术的一个重大转折。”徐建融说。
“说乎”大讲堂每月不少于两讲
据悉,人文松江“说乎”大讲堂计划每月不少于两讲,以“线上+线下”方式同步举办。接下来,还将邀请上海市文史馆嘉宾带来3场免费开放的周六讲座,包括11月26日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沪剧表演艺术家马莉莉主讲的《沪剧的历史、辉煌、经典、传承》,12月3日上
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原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朱刚主讲的《刘海粟的艺术人生》,以及12月17日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沪剧表演艺术家陈瑜主讲的《沪剧的魅力我的追求》。感兴趣的市民可致电报名,报名电话为021-57811278、18019721949(杜老师)。报名后,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即可前往云间书房聆听讲座。
“我们要把‘说乎’大讲堂办成松江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展现中华文化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的文化阵地、以文化软实力浸润人心的精神家园,以及‘人文松江’建设新的文化品牌和青年学者、有识之士展现其研究成果的精彩舞台。”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