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发现 早预防 早治疗
做好“三早”远离中风
每年的5月25日是世界预防中风日。中风又称脑卒中,它以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四高”特点,被称为“无形杀手”。那么如何对脑卒中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呢?首先要从了解它开始。为此,《健康智慧屋》节目组特邀请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康复治疗部主任陆佳妮来为大家做详细介绍。
不良习惯是发病的主因
陆佳妮介绍,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脑出血和脑梗塞。脑卒中的发病原因与年龄、生活习惯、药物、原发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吸烟、酗酒和药物是诱发脑卒中的主要因素。吸烟和酗酒会对血管壁造成破坏导致动脉的狭窄或闭塞;长期使用抗凝药物或者血小板抑制药会增加脑卒中风险。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在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总人数的60%~70%,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分为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栓塞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无症状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脑出血,占脑卒中总人数的20%~30%。脑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像高血压、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引起的脑出血都可以归为出血性脑卒中。
快速识别是救治的关键
快速识别并及时送医决定着脑卒中患者最终的救治效果。陆佳妮介绍,“FAST”法是识别脑卒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F”即face(脸),指让患者微笑,看嘴巴是否歪斜,面部是否下垂;“A”即arm(胳膊),指让患者抬手或走路,看肢体是否无力;“S”即speech(语言),指让患者说话,留意其说话是否流利清晰,是否嘴斜;“T”即time(时间),指若出现以上情况,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抓紧时间抢救患者生命。
四种疗法展开康复干预
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一般采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
物理治疗是指以患者基本动作能力(翻身、坐起、站立、步行等)的恢复和维持,以及预防躯体障碍的进一步加重为主要目的,利用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治疗,改善偏瘫侧的关节活动范围、肌肉力量、疼痛程度等。同时,帮助患者建立规律锻炼的习惯来维持和加强刚刚恢复的运动功能。作业疗法是通过适当的作业活动,对不同程度丧失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的患者进行评价、治疗和训练的过程,目的是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或提高独立生活和劳动能力。言语治疗是指治疗师通过仪器及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言语及吞咽能力的专业评估,分析患者现存的问题及功能障碍,并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及个人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心理治疗师是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通过让患者感受到自身的进步来更加积极地面对疾病。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家属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爱,使患者获得慰藉,减轻孤独感,树立自信心。
(主播、编导 胡婉媛)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