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5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3年05月31日

景迈山风景

楼耀福

 

一进景迈山大门,宽阔的林荫大道展现在面前,道路由花岗石碎块精心铺设,很漂亮,与我前些日在别的茶山所经历的崎岖山路判若两个世界。我恍若置身于绿意盎然花香鸟语的天然大公园。

站在观景台看远山云雾缭绕和绿树掩映的古村落,满眼诗情画意。美景让我们乐得手舞足蹈。

景迈山的核心区是万亩古茶林。这片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视为种植年代最长、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远看是葱郁森林,近看茶树成行,古茶树与参天大树互为衬托,生机蓬勃。

这片古茶林是当地傣族、布朗族人利用自然生态,直接在森林中种茶育茶的传统典型,茶林呈现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的立体结构,森林系统所创造的优化环境、空气湿度,林间形成的漫射光以及生物多样性对茶树的促进授粉、预防病虫害、提供天然养分,都十分有利于茶树生长。

茶在森林中,人在茶丛间。我们在“立体结构”的绿色空间徜徉,尽情吸收从乔木大树间隙投射的阳光。虽已入秋,却宛如春天,各种野花和药草随时可见,我们像在迷幻之境,羽化一般。

浓绿香来清胜花。沉醉其中的我,忽然发现陪伴的小华等年轻人在茶树丛中钻来钻去,寻寻觅觅,似乎在找什么稀罕物。一打听是在找螃蟹脚。这东西珍稀,我问:“这里有螃蟹脚?”小华说:“有。景迈山的是最好的。”

螃蟹脚,是云南古茶树上的寄生植物,形状如螃蟹脚,故名。采摘后,晒干,由绿色转成棕黄色,可以像茶一样冲泡饮用,入口有淡淡梅子香,有清凉解毒作用,常饮可降三高,因此被视为茶树上的珍品。螃蟹脚对生长环境很苛求,除了阴凉湿润外,更重要的是空气纯净。螃蟹脚能在这里生长,正印证了景迈山的生态环境无可挑剔。

螃蟹脚与普洱茶是最佳拍档,冲泡时投入少许,与普洱茶混搭着饮用,碰撞所产生的茶味更加厚醇、香郁、滑润,甘甜味会从舌尖、两腮涌起,直入咽喉。饮后,喉舌间津液充盈,久滞不散。

此刻,置身景迈山古茶树林,螃蟹脚和着普洱好茶同时饮用的难忘滋味又在口腔滚涌。我也在绿树丛中寻觅。古茶树历尽沧桑,枝干上长满苔藓、藤蔓、野生菌。我们一棵一棵地搜索,遗憾的是,耗时许久,只找到一只螃蟹脚。我第一次看到新鲜的螃蟹脚,珊瑚状,翠绿欲滴。螃蟹脚寄生在四五百年以上的古茶树上,周期长至三四年,在古茶树上吸了足够的养分之后,方能长成。

之后,我们漫步古寨翁基,所见安乐祥和,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木结构建筑保存完好,民风淳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个房屋的屋顶角上都有一个简单雕塑,细看像一株茶树的枝叶。此外,许多商铺门口窗下挂着晒干的巨大的豆类瓜类植物,家家户户比赛着谁的更大,最大的豆角足有两三尺长。无论是屋顶茶叶状的雕塑,还是商铺门口的植物标本,这应该是布朗山茶农的一种图腾。布朗族的标志是茶叶,而这些植物标本又分明在向世人昭示是他们“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表现他们勤劳富裕和丰收的骄傲。

我们在翁基古寨75号用午餐。女主人见有客来,很热情,餐前请我们喝景迈山古树茶。投放茶叶时,我特别要求放几片螃蟹脚。景迈山的茶和螃蟹脚碰撞后所发出来的醇厚甘爽的气息,随着沸水的注入,在木屋中弥漫,袅袅茶烟成为景迈山又一道风景。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