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6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国内新闻
2023年06月26日

哈尼梯田申遗十周年 打造“活态”传承新样式

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的坝达梯田。

 

种稻、养鱼、喂鸭……这是大鱼塘村村民李正福在梯田耕作的日常。这种稻鱼鸭的耕作方式对于哈尼人来说已传承了上千年。

李正福家的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大鱼塘村,这里也是哈尼梯田的核心区。

红河哈尼梯田分布在哀牢山南部的元阳、绿春、红河、金平县。20136月,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遗产。

千百年来,哈尼人利用复杂的水渠系统,将水从树木繁盛的山顶引入梯田,构建出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循环农业生态系统。

然而,哀牢山山荒坡险,地形崎岖,缺少大片平坦的土地,大型现代农耕设备很难在此耕作。因此,梯田产量低、利润少,村民的收入一度难以提高。

梯田是我的根,丢了什么也不能丢了田。为了在保护梯田的同时改善收入,李正福将土地承包给了回乡创业者,把传承和创新哈尼稻鱼鸭生态种植养殖模式的理念引入大鱼塘村。

梯田红米、稻田鱼、鸭蛋等绿色特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梯田产业的发展让世界遗产品牌惠及当地群众。大鱼塘村村民的生活有了变化,亩收入是过去的数倍。据统计,遗产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3928元,增长到2023年的12502元。

哈尼古歌、传统农耕、民族节庆等文化,更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阿者科村是元阳县的一个网红哈尼族村寨,其原始的生态文化被誉为活态的哈尼民居博物馆。作为哈尼民居的代表,茅草屋顶、土木结构的伞状哈尼族蘑菇屋经历千年岁月洗礼后,依然被完好地保护与传承下来。

20181月,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团队应元阳县政府邀请来调研,编制阿者科计划,以房、人、田为基础,65户村民以传统民居、梯田、居住、户籍等入股,以分红鼓励村民保护传统民居、耕种梯田、保留村籍。

传统的哈尼村落如今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村民学会了使用电脑,还会一些简单的英语,可以跟外国游客交流。阿者科村驻村村长刘洋说。

改造传统村落64个、挂牌保护传统民居1603户、累计修缮保护遗产区民居4500余幢……近年来,全县不断加大对传统民居和村落的保护力度,使民居和村寨留住了原真、特色与乡愁。

今年是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十周年。不久前,在一场名为国际青年中国行·红河活动中,来自印度尼西亚、韩国、菲律宾、秘鲁、泰国等国的十余位青年走进哈尼梯田,近距离体验哈尼族文化。

国际青年们毫不吝惜对红河的赞美。梯田风景特别美,弯弯的形状像是大自然的舞蹈。来自越南的吴香茶这样形容哈尼梯田;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孔明瑞则觉得哈尼梯田是天人合一的世外桃源

生活发生了改变,但哈尼人传承好本民族文化的决心却从未改变。十年来,当地摸索出一条保护生态、致富发展的新路子,传承了上千年的红河哈尼梯田在哈尼人的保护下得以延续。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