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街道开展区域环境整治,将“问题清单”变成“效果清单”——
“边角料”焕发新活力 旧场地变身“新乐园”
□ 记者 梁锋
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中山街道在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中逐步提炼出“五清、五化、五不、五整、五保”的中山“五五经”,以厂房仓库、门店商圈、背街小巷、住宅小区、桥下空间为重点,“五位一体”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挂图作战”近7个月以来,完成对辖区27个门店商圈和21条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以用助管”释放了21处桥下空间,以创造更优质更宜居的环境满足中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唤醒21处桥下“沉睡”空间
一座座桥梁,实现了城市平面路网向立体交通的转变,在城市交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桥下空间却往往处于“沉睡”状态。
如何让城市“边角料”焕发新活力?今年,中山街道全力开展区域环境整治,将桥下“沉睡”空间转变成公共停车场和绿色休闲步道,变身高品质公共绿色空间。
友喜工业园区一处桥下,有一处面积约1500多平方米的扩宽地带,因长期利用不足变成被遗忘的“边角地带”,甚至成为了“垃圾场”。经过中山街道统一规划布局,如今,该桥下空间修建了一个停车场,配套了35个停车位。“此举不仅缓解了园区的停车压力,也让园区周边的环境更加整洁了。”上海友喜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永新欣喜地说。
五龙湖公园彩虹桥下的一处空间,紧邻桥体的一侧搭建了大量生动形象的运动图案;通波塘河袜子弄附近一处健身步道,经过亮化改造后,成了附近市民休闲散步和健身漫步的“网红打卡点”……诸如此类被“唤醒”的桥下空间如今已有21处。“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因地制宜,不断学习优秀经验做法,提升桥下空间综合利用水平,让更多桥下空间焕发新活力。”中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47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
中山街道自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以来,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现场会,由街道办事处主任召集、分管领导组织,“奔着问题去、带着方法干”,至今现场会已召开了五次。22个居民区把在整治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燃气安全、空地利用和管理、动拆迁区域环境保持以及新能源车充电桩建设、沿街商铺综合管理、小区垃圾分类和污水外溢治理等7个方面31个瓶颈问题现场“吹哨点单”“寻医问诊”,街道管理办、发展办、自治办、环保办、城建中心、城运中心、综合行政执法队等10个职能部门,迅速“报到解题”“坐诊开方”。
街道上下联动,聚力聚效,通过“微更新”“微改造”实施“微治理”,至今已处置完成21个问题,共同把“问题清单”变“效果清单”,为居民幸福按下“升级键”。
东外居民区环城新村的蜕变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环城新村始建于1995年,各项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东外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叶爱维表示,街道此前调查发现,该小区属于老旧小区,七成以上居民都是老年人,附近没有任何健身场地和设备设施。了解相关情况后,街道细化工作节点,加快改造进度,终于让居民们拥有了一个舒适的健身、休闲场所。“空间变得更大了,老人和小孩都喜欢到这里来玩。”“旧场地”变身“新乐园”,家住环城新村的市民沈冲开心地说。
今年,中山街道计划针对居民多样化要求,对47个老旧小区实施综合环境整治,让一个个老旧小区逐渐蜕变成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美丽家园,有效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