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9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健康在线
2023年09月27日

出现这些表现 当心强迫障碍

什么是强迫障碍?有哪些表现?近日,区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熊强走进《健康智慧屋》节目,科普强迫障碍的识别与预防相关知识。

什么是强迫障碍?熊强表示,强迫障碍是一组表现为反复的思想或行为的障碍,具有持续性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或两者皆有(占大多数情况)。强迫思维通常具有侵入性的、不必要的,且与焦虑相关的特点;强迫行为既包括反复的行为,也包括反复的精神运动。个体执行强迫行为的动机,可以是对强迫思维的反应,也可以是为了遵守一种严苛的规则或为了获得一种“完整了”的感觉。

强迫障碍的表现有负性情绪体验、抽动障碍、人格障碍。负性情绪体验是指强迫障碍患者除了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外,又会合并许多情绪体验,如严重而广泛的焦虑、反复的惊恐发作体验、无力的回避感觉以及严重的抑郁体验。而且所有这些情绪症状的发生都会与强迫障碍的症状同时发生,并且这些情绪和强迫症状之间又有着相互影响、加重的趋势。两类症状的交叠使患者痛苦不堪。强迫障碍与合并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强迫障碍及抽动障碍之间的现象学联系已有许多报道,研究发现,8.8%的强迫障碍合并有慢性抽动。对强迫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发现,28%合并人格障碍,但从临床实践方面的观察来看,有人格方面问题的患者还会更多一些。此类患者以合并强迫性人格障碍者为多,占18.9%,其次是分裂型人格障碍,占12.2%。从治疗方面看,合并人格障碍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比没有人格障碍的要差。

强迫性人格特点:事无巨细,过分谨慎,注重细节;凡事尽善尽美,追求完美无缺;过分看重工作成效而不顾乐趣和人际关系;刻板、固执;过分迂腐,拘泥于社会风俗;不可理喻的坚持,要求他人按自己方式行事。

熊强表示,目前强迫障碍的病因并不明确,与生物、社会心理因素均有关。生物学因素主要与遗传、5-HT(5-羟色胺)、DA(多巴胺)系统有关,脑影像学方面发现强迫症患者脑功能与脑结构的改变,目前主要认为与皮层-纹状体-丘脑-皮层(CSTC环路)有关。社会心理因素有心理动力学理论、认知理论、行为学理论。

强迫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常见为SSRI类药物和三环类如氯米帕明。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和家庭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目前主流为暴露与反应预防疗法(ERP)。家庭治疗重点为建立开放、平等、自主、自立的家庭关系。鼓励各成员建立向外发展,降低互相纠缠和束缚。弱化疾病观念,从心理、社会层面上努力。

(主播、编导 胡婉媛)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