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1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4年01月26日

补锅匠

何伟康

 

浦南人把锅子叫镬子,补锅匠也就自然称补镬子。

早年,农家的灶头一般砌三眼灶,置外镬、夹镬、里镬,中间叫烫罐,专门用来煮水的。由于外镬顺手,煮饭炒菜使用频率高,油光锃亮,不容易破损。而里镬难得派用场,除非过节日或家里来客人烧猪头冻、蒸糕、烧粽子,温火煮上大半天。镬子是由生铁铸造而成的,越是用得少越容易氧化生锈表皮脱落,不小心会铲坏穿孔,不能煮饭炒菜,即使坏了往往舍不得丢弃,又窘于缺钱。那时提倡“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镬子破了个洞,花点小钱补一下,令破镬子凤凰涅槃,获得新生,生铁补镬子的行当因此常年红火。

我家住在五厍农村,小时候经常看补锅匠补锅,像看“西洋镜”般连眼睛都不眨。这位补锅匠是邻村人,高个子,腿特别长,操一口外地口音,黑黝黝的面孔,黑赤赤的手,整天烟气熏,锅灰染,穿一身黑色的外套。只知他姓郜,绰号“长脚”,话不多,手脚麻利,技艺娴熟,吆喝起来声音洪亮,“生铁——补镬子喽”,富有节奏和韵律,尤其是在初冬暖阳时,听到他的声音感觉到亮堂堂,热乎乎。

补锅匠的全部家当有:风箱、炉子、坩埚、长柄铁钳、尖头小锤子等。我家住在自然村的中段,补锅匠常在我家打谷场上摆开架势,点火生炉子,炉子下面有个圆孔,连接风箱出风口管道,放些硬柴先用纸点燃,随着风箱“叭嗒、叭嗒”地拉动,火苗呼呼地上蹿,放入焦煤后一股白烟袅袅升起,对排列着七八只需要修补的镬子,补锅匠对着太阳光仔细观察,尔后用钢针和小锤子不停地刮锈和敲击,检查有无修补价值。此时煤炉里烟雾少了,炉内深处已发红,补锅匠一转身用长柄铁钳,将一个加入碎生铁片的“U”形小坩埚埋入炉中,熔化成橘红色的铁水,少顷他卷起袖管,擦擦额头上的汗珠,轻轻一咳嗽,“噗噗”吐些唾液到手心,双手一搓,整个补锅操作过程是最能吸引人的眼球。

补锅最精彩的时刻,要数铁水出炉和补豁口时的情景。当炉火熔化了生铁时,他紧拉几下风箱,拿起铁钳将坩埚从炉中取出来,用小铁勺把溅着火花的铁水上面的渣滓杂质轻轻刮去,然后舀一粒比黄豆稍大耀眼的铁水珠,倒在像馄饨皮子大小、并粘上草木灰的石棉上。他早已戴上厚手套的左手火速拿起石棉,将橘红色的铁水珠对准镬子破洞,从镬子底部用力往上顶,让部分铁水凸出镬面,说时迟那时快,补锅匠右手拿起一根蘸了泥浆水的石棉布棒,精准地往下一揿,只听得“嗞”的一声,冒出一缕白烟,待手松开,铁水已变成暗红,已牢牢地与铁镬融为一体了。再用铲子将修补处反复铲平,冷却后用砂皮纸摩擦几遍,尽量使修补处平整如初。最后抹上一层黄泥浆,以消除新生铁腥的味道。

随着农村生活城市化,现在煮饭炒菜用电用气,补锅行业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家乡那位专业补锅匠长脚郜师傅也已作古,但对这一传统修补手艺,在昔日为百姓排忧解难所做的贡献,我们不能忘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