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7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十二版:文艺副刊
2024年07月26日

家族命运见证时代

——读天谛《深白之旅》有感

朱大建

 

近些年来,作家天谛热心于非虚构纪实散文创作,在我主编的上海作协所属电子刊《上海纪实》及他主编的崇明区作协所属文学刊物《春蚕》等杂志连续发表了十多篇纪实作品,结集为《深白之旅》。这本集子中的作品,我大都已阅读过,留有印象,如今重读,仍然饶有兴致,其中的部分篇章,情节连贯,细节丰富,情感深沉,可读性很强。

正因为是非虚构纪实作品,大部分篇章写的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读完这本书,就可以了解施跃鸣兄的人生,而个人、家族的故事又是与时代联系在一起的,读完这本书又会感觉到,时代某一个看似偶然的风吹草动,会影响到一个家族的兴衰。反过来说,一个家族的兴衰史,也能记录下历史与时代的脚步。这叫见微知著,窥一斑而见全豹。读《深白之旅》《父亲走的时候》这两篇作者写父母和家族的文章,就能感受到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三年困难时期、文革、改革开放的时代印痕,甚至可以说,时代的剧烈变动,主宰了个人与家庭命运的走向。比如,作者的外公,原本是扬州一家棺材店的老板,出身于一个乐善好施的殷富之家,日本鬼子一来,点一把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烧毁了作者外公储存的堆成山的楠木,由此,母亲的家庭,由殷富变赤贫,从有产变成无产。“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新中国成立,青年产业工人是新政权的阶级基础、依靠对象,有一点点文化的母亲和父亲,都入了党当了干部受到重用,而文革时,又因身居官位成了“走资派”,被野蛮批斗,受迫害受刺激而患病,直至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而被平反解放。历史与时代的变化或者错位,成了个人与家庭祸福变化的原因。我觉得,这是作者写父母人生、家族兴衰的客观价值所在,家族命运见证了时代。从主观上来说,作者成功地真实地塑造了儿子心中勤劳、正直、善良、奉献及有着真诚信仰的父亲与母亲的人物形象,他们是千千万万中国父母中的一分子,也是其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更是中国的脊梁。

这本书中的《崩盘》《铜陵淘金记》,是作者亲历的商战纪实篇章,作者是企业家与管理人,谙熟商业和投资,写得甚是精彩,让读者窥见了高利息商业投资和理财界的内幕,“你想着他的高息,他想着你的本金”,真可谓是刀口舔血,人立悬崖,稍一差池,便会跌入万丈深渊,处于万劫不复境地。表面上觥筹交错谈笑风生,背地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双方绞尽心计斗智斗狠,请君入瓮,故弄玄虚,兵不厌诈,将计就计,移花接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各种兵法移入商战,而将商战最重要的诚信丢在一边,又岂能长久?所谓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时间一长,终归要露出马脚。作者以悲悯之心,写出了骗子的伎俩,也写出自己最终避免受骗脱险的经历,这两篇非虚构纪实作品成了社会的一面镜子,照见了金钱面前的各式人等。其中《崩盘》点击数转发数很高,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经过由上海19名知名作家、评论家、资深媒体人组成的评委会投票表决,《崩盘》获得《上海纪实》首届“永业杯”现实题材纪实文学大赛二等奖。

这本书中,还有一篇《中间人》很有新意。作者写了一个开发区的副总经理粱志明,一个基层公务员。这个角色正好处于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上面对接领导,下面对接群众,政府的意志要通过他去执行,群众的要求要通过他去反映,他的使命是上传下达,下情上通,他是沟通领导与群众之间的一座桥梁。他有情怀,认定“一个国家公务员为国担当、为民请命、本真良善的国民情怀是无论如何不可丢弃的”。有一个奸商范总通过领导向粱志明施加压力,不出钱就想获得开发区的土地和厂房,然后再用土地厂房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想空麻袋背米,空铅桶放血。伎俩被粱志明识破,虚与委蛇。领导要他先盖厂房,他只砌了三堵围墙。果然,范总露出骗子面目,领导急电喊停,庆幸粱志明阳奉阴违只砌了三堵围墙,开发区避免了损失。作品用丰富的细节,表现出粱志明胸有正气,腹有智慧,脑有全局,心系人民。作者笔下的这个人物,可以看成非虚构文学领域出现的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基层年轻公务员新形象。

这本书的其他文章也各具特色,值得一读。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