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教你应对“湿气”侵扰
随着夏季的到来,高温酷暑让人们纷纷寻求清凉,然而贪凉饮冷的行为却可能悄悄给身体带来隐患——“湿气”。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针灸科医师潘望影日前走进《健康智慧屋》直播间,分享夏季祛除湿气的相关知识。
潘望影介绍,湿气,从中医角度看,是一种病理产物。当人体内的津液不能正常运行时,就会转化为湿气而停滞于体内,阻碍气血运行。湿气不仅可单独为患,还能与寒、风、热等邪气结合,形成寒湿、风湿、湿热等不同类型的湿病,从而引发关节疼痛、身体乏力、食欲不振等多种症状。湿气作为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其影响不容忽视。《黄帝内经》有云:“百病皆由湿为患”,揭示了湿气在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的“长夏”时节,是湿气最为旺盛的时期。长夏与脾脏紧密相关,两者都对应五行中的土。脾是运化水湿的主要脏器,饮食失调易损伤脾脏,导致水湿停滞,形成湿邪。因此,在这个时期,尤其要注意保护脾胃,避免过食冷饮、夜宵等肥甘厚腻之物,以免加重湿气。
湿邪具有重浊、黏滞和趋下的特性,因此人体感受湿邪后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湿邪在表可表现为皮肤瘙痒、湿疹、头脸油腻等;在肌肉则表现为困乏、下肢沉重;在骨骼则可能导致肩周炎、颈椎病等关节疼痛;在脏腑则可能引发脾胃虚弱、便秘、多痰等问题。此外,晨起疲劳、大便粘马桶、舌苔厚腻也是湿气重的表现。
针对湿气重的问题,中医针灸疗法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下是几个常用的祛湿穴位:复溜穴,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处。按揉此穴可改善身体水液代谢,帮助祛除湿气。委中穴,位于膝窝中心点,是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按揉委中穴有助于畅通湿气排出。承山穴,位于小腿后侧肌肉的最高点处。适当按摩此穴可促进体内湿气排出。
潘望影指出,湿气虽可怕,但只要大家正确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调理,就能有效减轻其对身体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同时,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中医养生知识,如穴位按摩等,以辅助祛湿养生。
(主播、编导 詹晓珍)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