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8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4年08月23日

梧桐引得凤凰来

楼耀福

 

我们去凤凰窝。凤凰窝在莽莽哀牢山深处,属景星镇管辖。顾名思义,那是凤凰山的一个凹洼窝地。凤凰窝出好茶,与这个“窝”有关。四周山林环抱,云雾缭绕,岁月蓄积的天地精气氤氲,滋养了这款小众普洱茶的独特品质。

到目的地,接待我们的小赵是个90后小帅哥。坐下喝茶时,告诉我,早先凤凰窝的茶地比较分散,近几年赵氏家族把茶园规整到自己手上经营。现在,小赵是公司的执行总监。他为我们泡了两款古树茶,茶香四溢,注水时闻到蜜香,第一泡出水时有淡淡的青草香,第三第四泡沁出幽幽的兰花香,层次丰富,口感滋润。

品尝过茶的好滋味,自然得去古树茶基地。那是小赵家自己筑的一条土路,并不宽,但小车可以通行,土壤呈褐红色,很丰腴。在距离一号基地还有几百米处,小赵让车停在拐角处,不让再往前。他说只有在春天采茶时允许自己家的皮卡进去运茶青,其他时间别的车辆一律不许进,怕汽车尾部废气污染环境。众人只能步行,路很平坦,大家边走边说笑,像是在风景地秋游。

到了一号基地,因为地处凹窝,进入时坡度较陡。我又忘了年龄,动如脱兔,随着小赵一头扎进古茶树的绿丛中。古茶树密匝匝一片,大多经过矮化处理,偶尔有几株没被矮化的,树干很高,枝叶直蹿天空。

一号基地的古茶树品种都是大叶种,树龄也相近,都在百年以上。小赵他们制作的成品茶,基本上都是混采的。我问小赵,有树龄更长的吗?小赵笑了:“有啊,不过不在这里。墨江地区最古老的茶树,是我们赵氏家族的。我带你们去看。”

那棵好几百年的古茶树,在一个叫太平掌的自然村里,有意思的是,村口原来有一所学校,“墨江三中”几个字嵌在红砖砌的牌楼上还十分醒目。牌楼已有沧桑感,据说是上世纪70年代改建的。进了门楼,绿树掩映中的旧时校舍、教室仍在,虽有破损,但黛瓦白墙仍显一种质朴的美。“我爸他们一辈那时就在这里念书。后来不知怎么就荒废了。”小赵如是说。我说:“荒在那里可惜了。古茶树离这里不远吧?除了阳光雨露的滋润,它倒还听了许多年的琅琅书声。”小赵懂我意思:“过段时间,我想把学校的旧舍用起来,在这里做一个茶文化的会所。”我赞许地说:“这个想法好。”

穿过“墨江三中”的旧时门楼,沿村间小路前行不多时,我们见到了这棵古茶树。远看,高大丰满,雍容华贵,像大户人家一位饱读诗书的贵妇。四周有竹木铁丝围着,附近还有主人家布设的监控探头,平时不让外人靠近。这天,因为主人的允准,我们不但尽情拍照,还走了进去。同伴在古树上爬上爬下,有点放肆。我也被这氛围所感染,忘了年龄,攀着粗壮的树干,时而做着飞翔的动作,时而又拥吻翠绿的叶芽,疯疯癫癫,聊发了一回少年狂。

小赵说:“这里之所以叫凤凰山、凤凰窝,是附近山里有棵千年梧桐树,‘梧桐引得凤凰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从新抚乡看米地贡茶园回来,小赵带我们去看千年梧桐树。在离景星镇不远的一个叫坝卡箐的地方,车在县道靠边停下,我们沿陡坡往下步行很久。周边一片莽莽原始森林,无路可走,陪同我们的当地茶友拿出钢锯柴刀,在前面开路。身处荒芜丛林,我恍然想起不久前曾在哀牢山迷路、最后失去生命的几位国家地质勘测队员。若无熟人带路,初入这片深不可测的荒凉森林,一定会没有方向。我的视线须臾不离开小赵他们,拄着拐杖,深一脚浅一脚地紧随着往前。

见到这棵千年梧桐树时,我被它的高大惊呆了,足有40多米高,直蹿天穹,树冠覆盖面积比一个篮球场还大,胸径2~3米,胸围7~8米,四五个人也合抱不过来。这棵梧桐堪称植物界的活化石,因为与它同时代的新生代第三纪孑遗属大部分物种都已灭绝,它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之一。

大树根系发达,四处伸展的根系上长满青苔,有的还长出了小树,形成了“树生根,根生树”的奇观。让我疑惑的是,在这荒无人迹之地,大树下有一张石桌几个石凳,这是什么年代、什么人有如此雅兴在此闲坐或者品茶?

“栽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苏东坡有句“景星凤凰,以见为宠”(《梦作司马相如求画赞》),此地名为景星镇,抑或古时真有凤凰栖息?我又展开遐想:凤凰窝的古茶树,是否因为梧桐引来凤凰,由凤凰飞来衔籽繁衍?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