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9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书法专版
2024年09月13日

翰墨承祖帖 书法耀云间

——松江书协成立四十周年综述(下)

□ 宋远平

 

三、崛起:借古开今铸名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很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文化复兴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松江各级领导也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宣传文化部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提请区委、区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将挖掘松江传统书法文化的价值和内涵提上议事日程,最终提出以传承和弘扬松江本土书法文化为抓手,推动全区文化繁荣发展。并于2012年1月4日,明确把启动“中国书法名城”创建工作写入上海市松江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创名”工作作为2012年推进文化松江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创建活动的实施和中国书协的评审验收,松江成为上海市唯一获得“中国书法城”称号的城区。

2012年1月下旬,松江区委宣传部召集区文广局、区文联、区书法协会等有关部门人员召开会议,布置落实松江区《政府工作报告》事宜。2月,制订了《松江区创建中国书法名城实施方案》,紧紧围绕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充分发挥松江文化资源优势,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丰富城市精神内涵”“打造具有松江特色的知名品牌”的要求,以继承和弘扬松江本土书法文化的光荣传统,打造全国知名的书法文化名片,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松江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城市吸引力,提高松江在全市乃至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宗旨,制定了工作目标。近期目标是根据“中国书法名城”的创建标准,争取用一到两年的时间,进入“中国书法名城”行列。长远目标是通过“中国书法名城”的创建,使书法文化在全区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提高,形成浓郁的书法文化氛围,提高全区市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进一步发挥松江书法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把松江打造成为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的现代化新城。自此,松江区创建中国书法名城工作全面铺开。

上海市文联、上海市书协非常关心、支持松江的书法创建工作,把松江的创建工作放入整个上海市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背景下来开展,把推动海派书法的发展作为全市宣传文化工作的一个抓手,以挖掘松江的书法历史文化资源为契机,在全市掀起书法新热潮,推动全市书法文化的普及和提高。2012年3月初,市文联、市书协领导来松江,会同松江区委宣传部、区文广局、区文联领导一起召开可行性研讨会,为松江区创建中国书法名城出谋划策,传经指路,探讨了创建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

2012年3月14日上午,松江区委召开创建中国书法名城动员会。会议讨论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24项专项工作的内容和时间节点,统一了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及实施步骤,并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

作为推动松江创建“中国书法名城”活动之一,2012年4月9日,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创研基地、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中青年人才培训基地、上海市松江区书法家协会创作基地在广富林遗址公园揭牌。

2012年6月,中国书法家协会六届五次主席团会议和六届三次理事会议在松江召开,中国书协领导和170余位理事齐聚松江,共襄中国书法发展大计。会后,中国书协领导和理事们对松江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书法文化气息表示赞叹,尤其展望松江书法的明天会更好。松江作为承办方,第一次承办这样规格高、规模大的全国性文化活动,因精心组织,安排到位,使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2012年6月,申报材料正式上报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2年11月20日上午,中国书法家协会在松江美术馆为松江区“中国书法城”命名授牌。中国书协领导肯定“松江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古城,是上海历史的发祥地,两千多年的书法积淀,使得松江累积了大量的稀世珍宝,这是松江的宝贵财富。当代,松江书法人才辈出,在全国、省市级的书法比赛中屡获佳绩,充分展示了松江书法事业蓬勃的活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次,松江获得‘中国书法城’的称号当之无愧。”

松江区创建中国书法名城工作的整个过程,为松江文化工作的繁荣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有如下几点收获:

第一、全面盘点了松江书法资源。一是回首看历史。据统计,自西晋到近现代,松江留名青史的书法家共有283名。清点了松江博物馆、程十发艺术馆馆藏书法墨迹,民间收藏书法作品和松江范围内主要书法碑刻遗存,编写了松江历代书法文献选介的专题资料,通过认真梳理,挖掘了松江书法的历史底蕴,坚定了创建书法名城的信心。二是抬头看现实。松江书法协会成立于1984年,经过四十年的巩固发展,已成为一支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整体面貌团结向上的创作团队。全体会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辛勤笔耕,深思研悟,勇于创新,形成了诸体具备、形式丰富、风格多样的创作特色。特别是一批中青年书法家,近年来在全国及上海的诸多展赛中频频获奖,被上海书法界称为海派书法的“松江现象”。三是认真准备中国书法名城申报资料。编辑了《中国书法名城申报材料》一书,搜集了大量有关松江书法历史和当代书法活动的资料、图片和视频,拍摄了《祖帖故里·书法松江》松江书法专题片。

第二、完善了硬件设施建设。根据中国书法家协会对“中国书法名城”的有关申报要求,书法的基础设施为申报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且所有的硬件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松江区委、区政府多年来一直重视文化工作,在文化基础设施方面有了不少的投入,如开放多年的松江博物馆,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松江美术馆、程十发艺术馆、松江图书馆艺术展厅,各街镇文体所艺术展厅等,不下20处,加上其他单位、学校等的书法展示场地,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为突出书法元素、彰显书法内涵,创立了广富林书法创作基地,完成了九峰源书法广场、醉白池书法公园、九亭书法特色社区的建设,完成了区级公共文化阵地图书馆、松江区烈士陵园的书法环境改造。完善了街镇文化活动中心和有书法团队的居委会的书法活动室,作为书法交流、创作的公共文化阵地。启动了小昆山书法遗址的整治工作。完成了“三高士墓”书法文化公园的建设,并向市民开放。完成了三年《松江赋》的征集,举办了《松江赋》书法作品展,在图书馆门口镌刻了2米高、9米长的《松江赋》碑刻。完成了广富林文化公园书法一条街建设。完成了“董其昌书画博物馆”的选址,并启动项目。完成了书法家书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在100余个公交站点宣传栏展示的工程。通过大量的改造和建设工程,使松江书法名城建设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化大事,掀起了松江全民热爱书法的热潮。

第三、加强了书法阵地建设。借助《松江报》阵地,编辑“松江书法报”70余期,每期数万份,随《松江报》发放。巩固和加强了新媒体“松江书协”微信公众号建设,增强了协会活动的宣传时效和力度。连续多年出版《松江书法年刊》,全方位总结书协工作,通报成绩,展示精品。

“中国书法城”称号的获得,标志着松江书法文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是松江当代书法向前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2013年,松江区委又及时召开了创建工作推进会,巩固松江区“中国书法名城”创建的阶段性成果,推进中国书法名城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使全区的书法氛围进一步增强,书法文化的普及范围进一步扩大,书法创作的队伍继续壮大、创作水平迈上新台阶,全区的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全区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此后,书法作为松江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逐年强化,每年都有大动作,每年都有新进展。常抓不懈,已经变成“人文松江”文化建设的常规性工作。

 

四、升华:厚积薄发开新局

松江区书法家协会根植于松江这块书法沃土,适逢一个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在“人文松江”建设这个总体目标的引领下,肩扛“文以载道”“书以载道”的重要使命,致力于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构筑“书画之城”,继明清“云间书派”这一文化血脉,不但开当代上海区县书法家协会建会之先河,而且以雄劲的创作实力,赢得了“松江书法现象”的名声。一个地域书法群体的崛起,需要广泛的群众基础,需要过硬的创作实力,需要亮眼的特色品牌,也需要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后劲,这些对于松江书协来说已经万事俱备。

一是有一个创作实力过硬的团队。

松江书协会员由刚成立时的29人增至2024年的382人,其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35人、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139人(含中书协会员)。其他从全国各地前来驻留松江工作和生活的青年书法人才数十人,不乏像王玺、谢贵民、吴刚、任行志、胡奇峰、卢俊山、李自君等等这些实力派优秀青年书家。2018年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松江书协会员潘善助当选为副主席,盛庆庆、彭烨峰、周斌为常务理事,徐秋林、王玺为理事。202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潘善助为副主席。彭烨峰当选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书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松江书法家协会团队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大量的青少年书法培训班,数十个社区书法爱好者组织,成为支撑松江书法家协会精英团队的强大群众基础。袁继先、刘兆麟、盛庆庆、张崇柏、朱震、寿健人、高允浩、蔡仲瑜、姚建平等老书法家依然辛勤耕耘在书坛。而松江书法的主力军,是大量活跃于上海书坛和全国书坛的中青年书法家群体,他们从本世纪初,以优异的入展获奖成绩映入人们的眼帘,上海书协领导们亲切地称松江的青年书法家的这种现象为“松江现象”。这群人里面,彭烨峰、徐秋林、顾俊峰被上海书协评为十大青年书法家。后起之秀王玺、卢俊山、吴钢、李自君、任行志、孔宪勇等多人作为“海上新力量”被上海市书协微信公众号推送宣传,彭烨峰与方存双分别获得上海市书协“书法组织奖”。松江书法高原已成,高峰也逐渐显露,譬如:彭烨峰作品入围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和中国书法风云榜暨“黄道周奖”,王玺荣获中国书协最高奖“兰亭奖”等。

二是有一条传承有序的地域书法血脉。

地域书风差异自古有之。有研究认为,西北、西南、东南和北方的书风差异,自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而松江的书法传承最早可以追溯到陆机《平复帖》,评论家认为《平复帖》代表了当时东南地区的书风,明代董其昌自豪地认为松江书法要从《平复帖》开始。经过唐、宋、元三朝的蓄势积淀,松江的书法在明代异军突起,明末的“松江书派”声势一度超越“吴门书派”,并延续到清代中叶,其影响力一直到上海开埠之后,才逐渐转移到外滩租界一带。

课徒授业、衣钵相传历来为松江书法传承的主要途径,这个传统要上溯到元代。元末明初,一些书法家如赵孟頫、杨维桢、柯九思、陶宗仪、陆居仁先后寓居松江并在松江课徒授业,播下了书法的种子,造就了明初宋克、陈璧、沈度、沈粲、张弼、张骏等书家的名世,而这些书家的出现,为明末以董其昌、莫如忠、莫是龙、陈继儒等人为首的“松江书派”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代“松江书法现象”的出现跟“松江书派”的诞生极为相似,在他们之前,有一批有造诣、有影响力的书法家为他们修桥铺路,引领他们攀登书法艺术的高峰。多年执教于松江师范的蔡仲瑜弟子众多,已故书家何磊先生,也教出一大批实力书家。有了老一代书家数十年的传道、授业、解惑,才有了松江当代书法的繁荣,有了中青年书法家的异军突起。

在传承松江本土书法风格上,也在很多书家的作品上可见端倪。他们或从章法上借鉴“松江书派”整体简淡风格,或从笔法上借鉴“云间书派”流便蕴藉生姿,或从墨法上借鉴“云间书派”淡雅润泽隽永,即便取法和融入北碑笔意,也透出秀逸文雅之致,“云间书派”的神情动态多有传达。章法上的传承如刘兆麟书法的简约静穆,彭烨峰书法的典雅精致;笔法上的传承如何磊书法的遒劲潇洒,高允浩书法的中和纯正,盛庆庆书法的气韵生动。王英鹏书法取法松江寓贤杨维桢书法的恣肆跌宕;袁继先书法多取法松江寓贤陆维钊蜾扁体,后入手先秦大篆,老笔高古;蔡仲瑜书法独取北碑,而多得帖韵;徐秋林草书取法怀素,而得董其昌书法的率意纵逸;顾俊峰书法近年取法松江寓贤张大千,碑帖融合,瘦硬超拔;李自君居二陆故地小昆山下,而直接取法章草。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松江书家,缘于自身的天赋,也缘于对本土书法历史的热爱和深植,那一笔一画中的云间风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三是有一系列高端的书法品牌活动。

打造书法文化品牌,松江不断通过组织开展大型书法活动来提升文明程度和城市内涵,提高美誉度和影响力:联合主办了三届“平复帖”杯全国(国际)书法大赛,编印出版了三届《“平复帖杯”全国(国际)书法篆刻作品集》;主办“祖帖故里·云间墨韵”——上海松江书法晋京展,于2018年10月份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在2013首届上海国际书法艺术节中承担主会场的系列重要活动;承办上海市第七届市民书法展、上海市第三届篆刻艺术展、上海市第六届草书展、上海市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作品巡展松江站、诗联歌伟绩翰墨颂丰功——百首(副)诗联颂建党百年书法展、上海第十一届篆隶书法展、上海市第七届草书展暨“入古出新”——上海书法艺术探索论坛等活动;主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书画邀请展、“人文松江”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以及四届松江区十人书法展,袁继先、刘兆麟、张崇柏、高允浩、何磊、姚建平、寿建人、朱震、蔡仲瑜、盛庆庆展出各自佳作共100幅;主办“云间墨韵——当代松江书法名家六人作品展”,刘兆麟、何磊、盛庆庆、徐秋林、彭烨峰、顾俊峰等六人精心创作66件书法作品。

为加强协会人才梯队建设,培养青年书法人才,提升青年创作骨干的综合素养,开办为期三年的“国学修养与书法·松江区青年书法创作骨干研修班”。华亭书法雅集为提升成员的创作水平和综合素养,邀请书画印、诗词专家、全国展获奖入展高手作专题讲座和经验分享20余次,并举办“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培训班。

四是有一座厚实的理论学术基石。

自公元一世纪班固草书评论开书法理论之先河,两千年来,书法理论层出不穷,无论是崔瑗的《草书势》,还是蔡邕的《笔论》;无论是《四体书势》,还是《法书要录》,无不为书法创作作出理论诠释。此后大量的书论文章和专著,为书法创作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启示,见识决定行动,理论指导创作,书法理论的自信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

近年来,松江以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为契机,大力加强松江书法历史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传承,强化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以理论框架支撑书法创作。举办了《平复帖》暨二陆文化学术研讨会、当代书法创作研究暨中国书法如何走向世界“国际论坛”以及清“云间书派”暨张照书法学术讨论会。

当代松江书协会员也重视理论研究,成绩斐然。身任中国书协副主席、上海书协副主席的潘善助作为松江书协会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创作了大量关于书法创作、书协工作的理论文章。会员周斌撰写的书法教材《风调雨顺——二十四节气》出版,《书法的国际传播与实践体系》发表于《中国书法》;陈浩《祖帖故里云间墨韵——上海松江书法晋京展作品文献集》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松江书法简史》发表于《上海书协通讯》;吴运友论文《论陆机<平复帖>的笔墨特征》发表于《中国书法·书学》2019年第四期,《妙合神离:董其昌临帖的原生态情状》发表于《书法导报》2019年第46期,论文《陆机〈平复帖〉艺术风格及取法渊源析论》发表于《书法报》,《天真烂漫是吾师—董其昌的书法理论与实践》入选第四届上海书学讨论会,另有多篇论文刊登于《中国书法报》《书法导报》等;宋远平论文《古人书外取法的启示》发表于《书画艺术》;彭烨峰论文《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陆深书法简论》发表于《书法》杂志2019年第7期,专访《人才是书法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刊登于《书法导报》,专访《打造全国知名书法文化名片——彭烨峰谈上海市松江区书协工作》刊登于《书法报》2023年第42期。卢俊山、李自君、王玺、谢贵民、孙滨、任行志等青年书家作品、文章分别在《青少年书法报》《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法》《书法》等专版推介或发表;方存双作品在《文化艺术报·书法艺术》专版推介。

 

五、结语:守正创新再启航

松江书法,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松江书法,进入了长足发展的历史阶段。

松江,向着具有深厚的书法文化氛围的宜居乐业的现代化城市的目标发展。千年古城,墨韵松江,今天,面临着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松江人民,正以江海奔腾的激情和灵感,继承和弘扬先辈的书法传统,延续历史的荣耀。饱蘸浓墨,书写不愧于历史、不愧于时代、不愧于未来的神来之笔;饱蘸浓墨,书写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瑰丽诗篇。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