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全社会的责任
□ 记者 贾丽
《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指出,中小学的抑郁检出率高达40%,而在诸多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中,孤独、网络成瘾、抑郁表现是最为突出的心理问题。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生活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在“糖水”中泡大的“祖国的花朵”缘何会生病?针对这个社会问题,在刚刚结束的松江区两会上,政协委员提出要“及时有效跟进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人大代表也提出,要“多方支持家庭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这都说明,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家庭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责任。
由此,笔者想起了去年5月在松江美术馆开幕的上海市青少年优秀摄影作品展。开幕当天,展览吸引了全市千余名中小学生。松江美术馆的一名工作人员感慨道,这是他在此工作八年来人气最旺的一次。最让笔者记忆深刻的是一等奖展区又出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魏莱”,这已经是她连续三年在该赛事中获奖。自从这个小姑娘四年级时好奇地摆弄了一次爸爸的相机以后,她的爸爸妈妈就像发现新大陆似的,陪伴女儿走上了摄影之路。此后的数年间,每到节假日,一家三口就到处游玩,用镜头记录生活,增进亲子关系。他们的摄影作品越拍越好,动力源于社会各界举办的越来越多的摄影比赛。无论是学校的比赛,还是全区、全市的比赛,乃至全国、国际的比赛,他们都参加过,奖项越拿越多,原本性格内向的孩子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了。
美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多种花卉分为几组,在摇滚音乐这种声音分贝较大的环境中生长的花卉长势萎靡,甚至枯萎,而在古曲音乐环境中生长的花卉却娇艳多姿。植物如此,人亦如此。如何才能让“花朵”自信绽放?需要的不仅仅是肥料,还有关爱。除了家人的关爱,还有社会创造的良好土壤。在去年10月举行的松江区第六届青少年科学表演大赛上,全区20多所中小学校的青少年变身为小科学家、小动物、小超人,在舞台上自信地表达,孩子们快乐的情绪蔓延到全场观众的心里。在去年11月举行的第四届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上,孩子们又变身为AI玩家,他们带来的实验项目可谓脑洞大开,令在场的科学家们都眼前一亮……如果社会各界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家长能经常陪伴孩子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中,“祖国的花朵”定会茁壮成长。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