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1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5年01月17日

愿以手中之笔,书写大秦铁路

吕绘元

 

大秦铁路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而快速修建的一条铁路,担负着大半个中国经济发展的能源运输重任,有中国重载第一路之称。

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古老的中华大地注入勃勃生机,万物复苏,百废待兴,我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尤其是南方沿海地区,似乎在一夜之间,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与这种开足马力发展势头不相适应的,是能源与运输之间的紧张状况。就连大都市上海,也常常面临电煤供应不足的现象。一场前所未有的“工业饥渴症”开始困扰中国的工业生产。

解决“工业饥渴症”的唯一办法就是能源供应,而彼时中国的能源主要是煤。煤的主产区在北方,山西、内蒙古蕴藏丰富,尤以山西为巨。山西以煤立省,是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而山西又以有煤都之称的大同产煤量最大。如何把山西的煤,某种程度上说把大同的煤运出去,成为缓解“工业饥渴症”的希望。

于是,山西境内的京包、正太、同蒲、丰沙大、京原、太焦等铁路共同承担起了晋煤外运的任务。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山西已有的铁路干线运能远远赶不上全国,特别是南部沿海地区对能源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出来的煤因为运不出去,长时间堆积氧化造成热量积聚自燃。有一年,仅大同矿务局生产的煤炭就有1.75万吨自燃,造成巨大的浪费,令人无比痛心。

一边是华东、华南等地区望眼欲穿盼煤,一边是堆积如山的煤因运不出去自燃。

怎么办?

产能有了,症结是运能。中华大地急需修建一条运煤重载铁路。80年代,我国还没掌握修建重载铁路的技术,国内更无经验可借鉴,于是13人组成的考察团远赴澳大利亚、美国考察。

1983年秋天,国务院果断做出了修建大秦铁路——中国铁路史上第一条重载铁路的决策部署。

大同到秦皇岛的大秦铁路从1985年开工建设,到1992年全线建成通车,全长653公里,总投资70亿元。

国家不富裕,没有充足的建设资金,就从别的建设项目中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地向大秦铁路挤。至于人员,7万多人组成的筑路大军很快从天南海北集结到燕山山脉上。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这其中的困难、艰辛、眼泪、牺牲、付出,笔难尽数。一位专家看了大秦铁路的设计后,曾握笔长叹:“栗家湾隧道打通后,洞口恐将留下一座烈士陵园。”没想到,专家的话竟一语成谶。大秦铁路所经区段地质复杂,四五十座隧道中塌方时有发生,100多名筑路工人长眠于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大秦铁路建成开通以来,从最初的年设计运量1亿吨,经不断突破与改造,达到4.51亿吨,其背后是铁路职工不断创新、勇于超越的技术支撑和精神支撑;是勇担国之重托,国家至上,不计个人得失的挺身而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国家的忠,就是对家人的孝。

从一无所有、两眼一抹黑,到通过一次次试验,掌握2万吨、3万吨重载运输技术,大秦铁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世界铁路增运幅度第一、世界单条铁路重载列车密度第一、铁路干线年运量世界第一、铁路运输效率世界第一,而且还在创造着未来的某个第一。在这个过程中,一代代铁路人更是心怀“为我中华,奋斗不息”的信念,蹚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重载运输之路。

大秦铁路承担着全国六大电网、五大发电公司、380家主要电厂、十大钢铁公司和6000多家工矿企业的生产用煤和出口煤炭的运输任务,经济区辐射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15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面晴雨表,也彰显着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山西担当。

回眸世界百余年铁路史,没有哪条铁路像大秦铁路一样,担负大半个国家的发展,也没有哪条铁路,创造出一连串的重载奇迹,让一个起步较晚的国家,走在世界重载技术的前列。

它是一条神奇的铁路,在重载铁路科学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中,一次次突破运能极限;它是一条奉献的铁路,用忠诚、勤劳、勇敢在中华大地上筑起钢铁脊梁。

大秦铁路像一条腾飞的巨龙,让改革开放的中国创造并续写着新的传奇。

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林小静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至上:来自中国重载第一路的报告》,以40年的时间跨度,真实呈现了大秦铁路发展背后一个个勇挑重担、勇于创新与自强不息的动人故事,全景式还原大秦铁路的发展历程。

(《国家至上:来自中国重载第一路的报告》自2024年9月出版以来,先后入选2024年第二季“铁路悦读好书榜”、2024年11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24年12月百道好书榜。)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