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3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健康在线
2025年03月26日

结核防治重细节 健康守护在日常

今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主题为“全面行动,全力投入,全民参与,终结结核”。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王迎迎做客《健康智慧屋》直播间,为市民分享结核病防治的相关医学知识。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其中肺结核最为常见。王迎迎表示,痰液中能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的肺结核患者,其传染性较强。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以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为主,例如患者咳嗽、大声说话或打喷嚏产生的飞沫,被他人吸入后便存在一定感染风险。

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且这种咳嗽会持续2周以上。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长时间低热、盗汗等症状;也可能伴有胸痛、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现象,严重时会出现咯血、呼吸困难等情况。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早期肺结核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很多人是在体检进行胸片或CT检查时才发现患病。因此,若市民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前往医院感染科或呼吸科进行检查。

在治疗方面,王迎迎介绍,结核病治疗通常分两个阶段,强化期需口服四种药物治疗两个月,巩固期则服用两种药物治疗4个月。当然,具体治疗方案会依据治疗效果及病情变化适当调整。只要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十字治疗方针,大多数结核病患者都能够被治愈。

有些患者对服药心存顾虑,担心会留下药物后遗症。实际上,一线抗结核药物包括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这些药物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常见的有胃肠道反应、肝损害、尿酸升高、视力问题、神经病变等。在服药期间,患者要定期前往门诊复查,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调整用药。患者切不可自行停药,否则容易引发耐药问题,增加后续治疗难度。

专家提醒,普通人感染结核后不一定发病,可长期携带结核菌却既无症状也不排菌,这种情况被称为潜伏结核感染。是否容易患结核病,主要取决于自身免疫力,免疫力低下人群更容易感染结核病。在预防方面,对于免疫力低下的高危人群,在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应尽量佩戴口罩,这能大幅降低感染几率。此外,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有助于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传播。若家中有结核病患者,应保持居住环境多通风,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时尽量佩戴口罩,同时保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主播、编导 刘竑吁昱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