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4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5年04月15日

黄泥螺

胡海明

 

朋友去舟山探亲回沪时特意带了两瓶他八十多岁老母“独家秘制”的黄泥螺。打开瓶盖,透着黄酒香,螺体硕大的黄泥螺,让医生嘱我少食海鲜的警告置于脑后,用筷子夹了一枚放在嘴里,黄酒的馨香、白砂糖的绵柔、泥螺肉的鲜美顷刻间弥漫味蕾……我心生感慨,黄泥螺啊,黄泥螺!看到你,让我想起童年时吃黄泥螺的往事。

上世纪70年代初,物资匮乏,家境贫寒,菜粥、腌咸菜、青萝卜干几乎成了餐桌上的“硬菜”。天天“老三样”,缺油少荤,肚子总感觉饥肠辘辘。为了改善伙食,奶奶不知从哪个渠道得到消息,有邻居去金山海边捡拾黄泥螺……奶奶对我母亲说,改天我们也去金山!

那天凌晨,天上的星星还眨着眼睛,奶奶和母亲便忙乎开了。我眨着睡眼惺忪的眼睛问母亲,妈,你们这么早去干嘛?母亲摸摸我的头,轻轻说道,我和奶奶去金山海边拾黄泥螺,给你们改善伙食。听说要去海边,我可来劲了。要知道,长这么大,大海的印象还是停留在课本上。我噌地起床,对妈妈说道,我跟你们一起去!

奶奶和妈妈各提着一只木桶出发了。我们坐轮渡到奉贤西渡,然后换乘去金山海边的公共汽车,当我一觉醒来,海边也到了。我赤着脚,兴高采烈地向平静而又混浊的海水奔去。而奶奶和妈妈则顶着火辣辣的太阳炙烤,拎着木桶猫着腰,仔细地在退去海水的淤泥里捡拾黄泥螺。临近中午时分,奶奶和母亲的衣服早被汗水浸湿,拎着劳动成果在海堤阴凉处歇息。海风习习,我们吃着面饼,凝视着波澜不惊一望无垠的海水和贴着水面飞翔的海鸥,心里美滋滋的。

回到家,奶奶和母亲将黄泥螺倒在淘米篓里用自来水将裹在黄泥螺表面的泥沙冲洗干净。奶奶是北方人,对如何加工黄泥螺并不清楚。奶奶将冲洗干净的黄泥螺倒在坛子里,然后倒入粗盐腌制。过了两天,由奶奶亲手制作的黄泥螺端上了桌。我夹了一枚放在嘴里吮吸,不承想,由于奶奶并未按照正常的工艺流程进行加工,黄泥螺除了腥气的咸涩味,还裹挟着没有吐干净的泥沙,顿时没了食欲。

奶奶去金山捡拾黄泥螺的消息不胫而走,赋闲在家的“买汏烧们”在奶奶的带领下结队去金山赶海,一时间,黄泥螺成为穷街一道独特的“家常菜”。有一次,我去阿毛家白相,他家是宁波人。正值午饭时分,阿毛的奶奶留我吃午饭,其中就有令我头胀的黄泥螺。黄泥螺甫上桌,一股诱人的酒香扑面而来。我夹起一枚吮吸,鲜甜的滋味在味蕾间翻滚,我禁不住脱口而出:“嘎好吃!太鲜了!”阿毛奶奶听了笑道:“之所以好吃,因为我做的时候添加了绍兴黄酒,还有白酒白砂糖等!”

回家我把阿毛奶奶的制作方法传授给母亲,母亲听罢白了我一眼,说道,黄酒、白砂糖啥地方来?

前几日的一天傍晚,我隐约听到有卖黄泥螺的吆喝声,让我这个“围裙丈夫”为之心动。只见一位头戴毡帽的中年汉子正在大声吆喝:新鲜的舟山黄泥螺,路过走过不要错过哦!

只见扁担挑着的坛子里,黄泥螺颗颗丰腴肥大。我买了1公斤,照着美食APP黄泥螺的制作步骤加水清洗浸泡让其吐净泥沙,然后,滤去水分,加入适量的白酒、黄酒、白砂糖等,放在冰箱冷藏。次日晚上,打开瓶盖,夹了一颗放在嘴里,味道醇厚且清香脆嫩,咸腥味中带有微甜,妻子和女儿吃了连夸一级棒!

同样是黄泥螺,粗加工与精加工,其味觉真是天壤之别啊!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