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两千公里的“助农梦”
——三位威信姑娘在松江书写沪滇协作新故事
□ 记者 李爽
9月14日,松江区大橘邻里的“沪滇协作・山海有信”云南省威信县农文旅推介展销市集上,身着苗族蜡染服饰的陈梦、向燕,正向前来咨询的市民介绍腊肉、蕨耙、蜂蜜等威信特色农产品;一旁的苏培芳穿着苗族盛装,对着手机直播镜头熟练地讲解家乡特产,将农产品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是三位威信姑娘来松江的第18天,也是她们“走遍百余个社区、助力家乡农文旅”工作的日常片段。
这场线上线下联动的市集,是沪滇协作消费帮扶模式的创新探索。在松江区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支持下,经上海援滇干部、松江百姓义工及威信县农业农村、人社、文旅等部门协调,8月28日,苏培芳与陈梦、向燕跨越近2000公里来到松江,以“家乡好物推荐官”身份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推介工作。
“刚来时心里挺忐忑,担心大山里的丫头跟不上大上海的节奏。”苏培芳坦言,最初进社区推介时,面对围拢的市民,她曾因紧张而语塞。但市民们的热情很快打消了她的顾虑:“叔叔阿姨们特别亲切,喜欢听我们讲家乡的事,也愿意尝试我们的特产。”如今走过数十个社区,苏培芳和伙伴们已能从容地与市民交流,社区助农社群里,不少市民还会亲切地喊她“小芳”,直播时主动前来捧场。
“这些农产品是我们从小吃到大的,希望能让它们走进上海市民的生活、登上餐桌。”怀着这份初心,三位姑娘不仅带来了家乡的美味,更成了威信的“活名片”。从最初市民将“威信”误听为“微信”,到如今越来越多人知道威信的食用菌、菜籽油、蕨耙粉,了解扎西会议的红色历史与庄子上、大屏上、赤水崖等特色地点,她们在与市民的互动中,悄然打开了外界认识威信的窗口。
“看到大家对家乡的认知慢慢改变,我们做直播、跑社区更有动力了。”苏培芳说,每一次市民的认可,都让她更清楚身上的责任。负责该项目的松江百姓义工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吴晖,也见证了三位姑娘从青涩到熟稔的成长:“她们用真诚架起沪滇协作的‘连心桥’,这种带着温度的帮扶,比单纯的物资输送更有感染力。”
谈及未来,苏培芳已有明确规划:“三个月后回乡,我要去苹果、猕猴桃、食用菌基地,通过直播让松江市民看到特产的生长环境,现摘现卖,保证新鲜。”而她们的工作也将迎来“接力者”——待三人返乡后,新一批威信姑娘将继续在松江推介家乡农文旅产品,让这份助力乡村振兴的力量持续传递。
市集散场时,苏培芳小心翼翼地将未售完的蜂蜜收进印着“沪滇协作・山海有信”的箱子里。这场跨越两千里的“助农梦”,不仅让威信特产走进了松江,更让沪滇两地的情谊,在一次次真诚的推介与交流中愈发深厚。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