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1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4年01月05日

《明朝那些事儿》为何用“徐霞客”作结尾

杭 生

 

十年前,阅读“当年明月”所著的长篇小说《明朝那些事儿》,这部讲述明王朝的兴起和衰落的小说共分七册,253万多字,可谓是部巨著。作者用那幽默诙谐、独特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明朝历代皇帝、首辅与官吏的事,开启了全新的讲史方式,并成为最畅销的明史学读本。该书的第七册(大结局)最后一章是用徐霞客的故事作终结的。读到此处时我很惊讶,怎么小说到最后会出现“一介布衣”徐霞客的故事并作为全书的结束?似乎有些别扭,徐霞客与朝廷皇帝、首辅、官吏没啥关系呀,可以说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毫不相干的呀!我不解其意,当时也没去细思探究。

这天读《徐霞客游记》,突然想到那部《明朝那些事儿》的结尾,再翻阅此书此章,感觉作者这样写,很耐人寻味。作者在结尾处的原话是:“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与一件事相比,其实都算不了什么,而这件事它超越了上述的一切,这就是我想通过徐霞客所表达的,足以藐视所有王侯将相,最完美的结束语: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作者用徐霞客的故事作结尾,其本意是在告诉读者,明代官场上的权力争斗,如过往烟云,终究会烟消云散。253万字的叙述,虽讲得幽默诙谐,但内容让人心情压抑。故而他在完稿时,传递另一种活法吧。人生短暂,有生之年,学习徐霞客,像徐霞客那样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想做的、能做的、能做成的,特别是做几件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事,这才是度过人生最有意义的活法。

的确,生活在明末时期的徐霞客,他自幼“特好奇书,博览古今史籍及舆地志、山海图经”等,但他又不愿去参加科考,也不愿涉足明末腐朽的官场。他矢志远游,探究山川奥秘。在游历考察途中,他用科学原理解释了溶洞的自然现象;纠正了《大明一统志》的几多误载;考证了滇黔桂边界南、北二盘江分流千里会于贵州合江镇,写成了《盘江考》;《溯江纪源》(又名《江源考》),是徐霞客对奉为经典的《尚书·禹贡》中言长江为“岷山导江”说的纠讹厘正。这是徐霞客敢于摆脱经书、尊重客观真实的可贵胆识,被誉为中国地理学的重大贡献之一。

徐霞客的人生轨迹大致是:博览群书,特别是史志类的书籍,增长知识,在读书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引起思考,再带着疑问去游历、去实地考察,纠讹厘正,得出自己的结论。他对自己所关注的事,是一件又一件地去落实,脚踏实地地去完成。这位千古奇人以30年的“奇游”,为后人留下了60万字的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他就是这样一位名副其实的成功者。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