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斧”让居民有“医”靠
——新浜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书写暖心医患故事
受访者供图
□ 记者 陈俊杰
“谢谢你们的精心照料,不然我爱人都有可能要截肢……”家住新浜镇的诸国昌近日带着锦旗来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护理中心。这是护理中心开设伤口护理门诊以来收到的首面锦旗,也是对护士庞红宇一个多月付出的最大认可。
家庭医生签约率连续两年位居全区首位,曾出过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事实上,在松江西南角这片热土上,像庞红宇这样的“好医生”“好护士”不断涌现,暖心的医患故事一直都在书写。
“家门口”的社区护理中心: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
8月初,诸国昌陪同自己的老伴曹文弟走进刚开设不到半个月的伤口护理门诊。一番问询后,庞红宇了解到,因为患有糖尿病足且血糖控制不佳,曹文弟的足跟处一度出现溃疡,哪怕已经持续上药了半个月,伤口也迟迟未见好转。评估、换药、复查……“血透有没有按时去?”“夜间记得抬高患肢”……在一次次的清创和嘱咐中,曹文弟的伤口逐渐愈合,庞红宇和老两口也愈发像一家人。“现在他们每次路过都会过来找我聊两句,他们也很清楚我哪天上班。”庞红宇笑着说道。
伤口护理门诊、PICC护理门诊、腹透护理门诊、糖尿病医护联合门诊、肾内科医护联合门诊……新开设的社区护理中心为新浜镇居民带来了不少福音。“以前都要花上半天到市里去维护,现在来回只要20分钟就能搞定,也不需要排队,不用麻烦子女,对我们老年人来说非常方便。”输液港患者金女士在完成治疗后感叹。
记者了解到,为提升护理质量、增强护理服务的可及性并提升患者满意度,今年5月,护理中心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了糖尿病“一专一品护联体”,并在8月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签订“护联体”合作协议。如此一来,护理中心形成了一套“1+N+X”一站式护理服务体系,通过预约、咨询、评估、服务实施与跟踪评价等功能,实现了护理门诊、病房、卫生室、居家护理服务的统筹管理,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的护理服务需求。
“勤上门”的家庭医生团队:是“救星”更是亲人
“本来以为儿子要没妈妈了,没想到小俞帮我又捡回一条命。”胡阿木万万没想到在耄耋之年竟要与乳腺癌抗争,而在饱受种种手术的折磨后还要面临伤口溃烂带来的生命威胁。
在胡阿木最艰难的那段日子里,护士俞悦的出现像是一道光,疗愈了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碘伏消毒、生理盐水脱碘、上敷料、包扎……这样的步骤俞悦连续重复了近70次,从初夏熬到了“加长版”三伏天。不论上班或是休息,每天上午10点50分至11点,俞悦都会敲响胡阿木家的大门。“做了这份职业就要对病人负责到底。”提及坚持的原因,不善言辞的俞悦简短回答道,眼神中是一份退役军人独有的坚毅。
“呼吸声很重、很急促,基本说不出话……”门诊护士长、社区科专员庄莉回忆起去年3月16日的那个傍晚,仍旧心有余悸,这是居民王东表命悬一线的生死时刻。由于压疮严重,自2月起,庄莉每天都上门为王东表换药,这天,她一如既往推开了虚掩着的房门,但卧室里传来几声“不正常”的呼吸,一股担忧袭上心头。初步检查后,她判定王东表是心衰发病,在抢救的同时,庄莉联系同事带来了心电检测仪和担架,最终,王东表被转移至医院并得到及时救治。“你们已经像是我的弟弟妹妹了,之前都是我每天陪护,现在有你们,我也终于有空回自己的小家了。”儿子王东燕在送上感谢信时说道。
“快、好、廉”的小手术:争当值得信赖的“健康守门人”
“The doctor is very good,谢谢!”去年12月,外国友人Eusebi Renzo在新浜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对,向主治医生竖起了大拇指,这也让中心医护人员悬着的心落地了,但只有老员工才知道,这份认可来之不易。“卫生院也能做手术?”“技术行不行啊?”“能比得上大医院吗?”……2014年,在中心刚推出门诊小手术服务之际,居民不免疑虑,手术量也屈指可数。
2023年4月,上海市卫健委提出,要鼓励社区开展适宜外科手术。消息一出,中心在小手术业务的提升上更是大胆地“放开了手脚”。为打消患者的担忧,中心采取了“专家带教+社区外科学员跟师”的模式,每周三上午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外科主任坐诊,常见的体表外小手术在这里都能得到解决,如皮下脂肪瘤的切排、皮肤赘生物切除、甲沟炎拔甲术等。“没想到这么快,也没什么感觉。”刚结束颈部皮肤赘生物切除术的陆旭其连连称赞,半小时前,他还在紧张地签署手术告知单,转眼间便可出院了。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小手术业务的推出不仅减少了本地居民前往市、区级医院的舟车劳顿,患者还能按照相关政策享受价格上的实惠。“有些小手术在大医院可能要四五千,我们这里医保扣除后基本能控制在一千元以内。”庄莉介绍,截至11月21日,中心今年已开展403例门诊小手术。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