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1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艺副刊
2025年01月11日

一片山水含清晖

张锦凯

 

白衣飘飘,外在有风度,内在蕴精神,不随波逐流,活得潇洒而有骨气,这种超然脱俗的风采就是魏晋文人的独特气质和生活态度,也是“魏晋风骨”的内涵。清静无为、饮酒放歌、纵情山水,一帮以“竹林七贤”为首的魏晋名士,在狂傲中表现出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宁可清贫也要坚守自我的风度与骨气。

谢灵运,一位让高傲自负的李白也推崇备至的中国山水诗鼻祖,虽是东晋末年的人,但依旧把“魏晋风骨”带到了南北朝。恃才傲物,必定会被别人冠以“轻狂”,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就认为:“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魏晋以来,天下的才学共有一石(十斗),其中曹子建(曹植)占八斗,我占一斗,剩下的一斗则天下人共分,成语典故“才高八斗”由此而来。看来,谢灵运除了把曹植看作偶像外,其他的人通通不放在眼里,更何况占八斗的人早已去世,看似在夸曹植,实质上是自夸:我是天下第一!

独领天下才气一斗的谢灵运,一生不得志。在外为官时,谢灵运所居之地山水名胜众多,于是便将个人的“轻狂”孤独寄情于自然间,为山水而“清狂”,开创了中国山水诗的写作。如果说山水画笔墨飘逸、意境清新典雅,那么山水诗就是词句空灵、意蕴悠远深厚。谢灵运的山水诗,艺术风格唯美而明净,精雕细刻的佳句显示出对于自然的感知和语言的创造力,并且呈现出有别于陶渊明“田园诗”的一种清晖之境,可谓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言情,最能体现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悸动,如果一首诗歌里让人读不出真挚的情感,就难以称得上是一首好诗。心中有光亮,思想就有光芒,谢灵运将山水的旷达、飘逸与个人内心的追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清风雅韵,山水同辉。在南北朝时期,谢灵运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洁有力,寓情于景,即景即情,形成了独特的自然、人文韵味,是山水诗派的一代宗师。

山水诗韵蕴清风,谢灵运在《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里写道:“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此诗的闪光点是“清晖”一词,也是诗作的精神内核所在。清晖,清澈而明亮的光辉!多么甜美而寓意深刻的词语,既是指山水,又何尝不是代指谢灵运自己。山水清晖,至臻至美,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而且借景抒情,韵味无穷。谢灵运描绘的意境,不由让人联想到唐朝诗人王维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寄情山水间,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这大概就是那些洒脱超凡的文人所共同拥有的情怀吧。

山清水秀,从来就涵养清风正气。踏遍万水千山,浪子初心不改,谢灵运放情自然,写山水之美,淡泊名利财物,进而让内心从容与淡定。然而,从古至今,又有多少人能够领悟自然的真谛。山水的清晖,那是源于青山绿水的无欲无求、无私无畏,对四季的过往与轮回坦然处之,散发出它卓然不凡的明净光泽。或许,当我们游历山水间,耳畔就会响起谢灵运那穿越千年的佳句,诗韵清风可抒怀。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年代,以甘愿寂寞的心态去平静面对灯红酒绿的物质世界,那就是在践行诸葛亮的经典之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寄情山水,守住自己内心的一份安宁与平和,感受谢灵运在山水诗中营造出来的清晖之境:道法自然,宁静致远。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其实,真正的美,在内心,而不是虚荣的外表和容颜。一片山水含清晖,守护精神的家园,让一切回归自然的淳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