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jb/2025-01-22/08b35820e107321ee470aa755c15f02b.jpg)
![](http://epaper.file.routeryun.com/other/other/5ecce5bed2914.png)
宣城全面提升森林综合效益
高位推进林长制工作成效显著
过去一年,宣城市紧扣“林”,紧盯“长”,紧抓“制”,扎实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全面提升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林业治理效能明显提升。根据动态调整,宣城市及时更新完善林长制组织体系及市县两级林长联系点名单,严格林长制制度落实,明确市级林长联系重点生态功能区年度重点任务,安排23个市直牵头责任单位协助市级林长开展巡林调研。持续应用推广省林长制综合管理平台,去年以来全市各级林长使用“林掌”APP巡林3.4万人次,护林员巡护11.9万人次。
林业生态建设持续向好。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目前,“绿美江淮”行动共完成营造林43.36万亩,任务完成率104.6%,其中人工造林2.28万亩。创新推进林业碳汇,在“全民义务植树网”上线宁国“探道西泉,低碳有你”募资项目,筹集资金超5万元,在省内首开林业碳票“零售”,推动泾县国有林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27.67万元的价格售卖3547.27吨林业碳票项目碳减排量,并签发全省首张林业碳票数字注销凭证。
林业资源管护逐步加强。抓好自然保护地管理,建立“天空地”监管体系,统筹推进全市湿地保护工作。抓实野生动植物保护,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长效监管机制,市、县两级林业和公安等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清网”“绿盾”等专项检查行动。抓严林木林地管护,落实林木限额采伐、凭证采伐管理制度和公益林、天然林保护措施。截至目前,全市年度实际发证采伐量32万立方米,占年采伐限额的36.14%。在安徽省率先建立林地占补平衡交易机制,有力保障了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林业产业发展稳中有进。推进“以竹代塑”,编制竹产业发展规划,明晰竹产业发展目标路径,成功获批省级“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2处,建成市级竹林高效经营基地6处、“以竹代塑”产业园2处。发展“森林康养”,科学指导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工作,推进皖南森林生态科普研学基地、桃花潭茶马骥等一批森林旅游康养项目建设。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实效。山场整合扩面增量,采用互换、托管等方式整合“碎片化”林地,截至目前,全市山核桃林、竹林互换面积2万亩,托管经营面积11万亩。林权变更试点先行,在宁国市南极乡试点办理首批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证,与不动产登记部门联合制定林权类不动产确权审批表,简化办证程序。利益联结创新求变,依托乡投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出资流转林农现有林地、林木,将30年流转租金转化成相应价值的“林票”,发放全省首批“林票”71份,票面总额313万元。金融服务精准高效,创新开发绿色金融产品,落地国内首单“山核桃目标价格指数保险”,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69亿元,“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26笔1461万元,“绿水青山贷”137笔8958万元,“宣木瓜预期收益贷”等林特产品贷款202笔3605万元。
摘自《宣城日报》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